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官制(下)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淮海集》卷一五、《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六
臣闻国家次五代一切之制,百官称号,最为杂揉,名存而器不设,文具而实不应。
所谓台省寺监者,朝廷之官也,而其汎及于州筦库之吏,其滥至于浮屠黄冠之师,乖违之条,爽缪之目,至不可胜数。
先皇帝恻然悯之,始诏有司作寄禄格,以易天下之官,而归之于台省,还之于寺监,然后循名可知其器,而缘实亦得其文,可谓帝王盛典矣。
然有所未尽者,臣窃昧死而妄议焉。
何之则自正议大夫以上迁进太略,自中散大夫以下清浊不分也。
夫迁进太略则大臣侥倖,而其弊也,至于无以复加,而法制乱。
清浊不分则小臣偷惰,而其弊也,至于莫为之宠而资望乖。
旧制:侍郎仆射凡十二迁,其兼侍从之职者八迁九迁,其任执政之官犹六迁也。
侍郎以上皆天子之臣,非多其等级,则势必至易极,易极则国家庆赏将窒而不得行,此制官之深意也。
今寄禄格则不然,自正议大夫,不问人之如何,四迁而至特进
故大臣为特进者,遇朝廷有大庆赏,则不得已而以司空之官予之。
司空者,职事官也,寄禄无以复加而予焉,岂非所谓乱法制之甚欤?
旧制:少卿之官率一秩而有四名,太常光禄尉、司农是也。
郎官员外率一秩而有八名,如礼、工、祠、屯、主、膳、虞、水之类是也。
京朝之官率一秩而有三名,如太常秘书、殿中诸丞是也。
盖入仕之门有制策、进士明经诸科,任子、杂色之异,历官之途有台省寺监、漕刑、郡县之殊。
非铢铢而较之,色色而别之,则牛骥同皂,贤不肖混殽,而天下皆将汎汎然偷取一切,不复淬励激昂,以功名为己任,此亦制官之深意也。
今寄禄格则不然,自中散大夫以下至承务郎,秩为一名而已,故尝任台省之职,或任漕刑之司者,人心有所不厌而莫为之宠,则往往假以龙图、集贤之号。
龙图、集贤之号,所以待天下文学之士也,而以诸吏莫为之宠而假焉,岂非乖资望之甚欤?
盖爵禄者,天下之砥石,圣人所以砺世磨钝者也。
夫不为爵劝,不为禄勉,古之人有行之者,蒙谷是也。
齐死生,同贫富,等贵贱,古之人有行之者,庄周是也。
今朝廷之臣皆得庄周蒙谷而为之,则爵禄之器虽不复设可矣,如其不然,则迁进太略,清浊不分之弊,安得而不革哉?
晁错曰:「爵者,上之所命,出于口而无穷」。
韩愈曰:「圣君所行,即是故事。
自古岂有定制也」?
愿诏有司以寄格再加论定,稍放旧制,自正议大夫以上,更增四秩之号,自中散大夫以下,秩之号为三等之名。
如此,则迁进颇详,而法制不乱,清浊稍异,而资望不乖,是亦先皇之志也。
惟陛下留神省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