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晋论(下) 宋 · 何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六、《何博士备论》卷下、《皇朝文鉴》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五、《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二、《唐宋名贤确论》卷七、《历代名贤确论》卷六一
天下之祸,不患其有可睹之迹而发于近,而患其无可窥之形而发于迟者。
有迹之可睹,虽甚愚怯,必加所警备
发于近者,其毒常浅。
无形之可窥,虽甚智勇,亦忽于防闲
发于迟者,其毒常深。
昔者五胡之祸晋室,其起非一朝之故也。
探其基而积之,乃在于数百岁淹缓
国更三世而历君者数十平居常日不见其有可窥之形,是以一发而莫之能支。
非无形也,盖为祸之形常隐于福,为福之形常隐于祸,人见其为今日祸福而已不就其所隐而逆窥之,是以于其未发,皆莫睹其昭然之形,此其为祸至于不可胜救之也。
先王之制夷狄要荒也,甚恶猾夏而乱华,未尝不欲驱攘而摈外之。
公朝诸侯明堂蛮夷戎狄君立四门之外,使无与备物盛礼之观,而隐寓羁縻勿纵之义甚深远也。
后世之君幸其衰敝而悦其向服也,因内徙而亲之。
其事肇于汉之孝宣,渐于世祖,而盛于魏武
或空其国而罢徼塞之警,或籍其兵而为寇敌之捍。
夫既去其侮而又役其力,可谓世主大欲国家之盛福矣,不知积之既久,而大祸所伏一旦汹然若决防水,莫之能遏。
晋为不幸,而适当之,以其平居常日不睹昭然之形故也。
昔者孝宣武帝攘击匈奴之威,令五单于内争,始纳呼韩邪之朝。
元帝时请罢边备,赖侯应之策,以为孝武攘之幕北,夺其阴山匈奴失所蔽隐,每过阴山未尝不哭其丧亡也。
今罢备塞,则示之大利
元帝报谢焉,自是胡人亦浸而南顾,汉亦甚悦其来,而不之却也。
世祖匈奴日逐之至,遂建南庭以安纳之,稍内居之西河美稷,而其诸部因遂屯守北地朔方五原代郡、云中、定、襄、雁门七郡,而河西之地鞠为虏区。
加徙叛羌错置三辅魏武复大徙武都之氐以实关畿,用禦蜀寇,而匈奴五部皆居汾、晋而近在肘腋矣。
于晋之兴,大率中原半为夷居
元海匈奴也,而居晋阳
石勒,羯也,而居上党
姚氏,羌也,而居扶风
苻氏,氐也,而居临渭
慕容鲜卑也,而居昌黎
种族日蕃,其居处饮食皆趋华美,而其桀暴贪悍、乐斗喜乱之志态则亦无时而变也。
是以元海一倡而并、雍之胡乘时四起,自长淮之北,无复晋土,而为战国者几二百年,所谓发于迟而为毒深者也。
虽然,彼之内徙而听役也,亦迫于制服之威,而其情未尝不怀土而思返,固甚怨夫中国羁拘而贱侮之也。
是以刘猛发愤而反于晋,事虽不济,而刘氏诸部未尝一日而忘之也。
自魏而上其间非无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渐,为子孙后世之虑,然皆安其内附,或乐用其力,惟恐不能鸠合收役之。
虽有夫为祸之形,皆不为深思远虑,就其所伏而消厌之。
由晋而下,自武帝平一吴会,遍抚天下固无藉乎夷狄之助矣。
于此时有能探其所伏之祸而逆制焉,因其怀返之情,加之恩意,以导其行,为之假建名号,而廪资之,使各以其种族而还之旧土,彼将乐引轻去而惟恐其后也。
然后严斥障塞,使有华夷内外之限,后虽有警,则无至发于肘腋之间,而被不可胜言之祸矣。
虽然自非明智英果之主为子孙后世之虑,则不能决于有为,以救其未发之深祸。
彼晋武自平一吴会,方以侈欲形于天下,其能有于此邪?
郭钦抗疏江统著论,其言反切至,皆恬不为省,方抱虎而熟寐尔。
嗟乎,为天下无恃其为平日之福,而忽所隐之祸也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