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论(上) 宋 · 何去非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五、《何博士备论》卷上、《唐宋名贤确论》卷六、《历代名贤确论》卷五二
昔者东汉之微,豪杰并起而争天下,人各操其所争之资,盖二袁以势,吕布以勇,而曹公以智,刘备孙权各挟乎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
夫兵以势举者,势倾则溃,战以勇合者,勇竭则擒,唯能应之以智,则常以全强而制其二者之弊。
是以袁、吕皆失而曹公收之,刘备孙权仅获自全区区一隅也。
二袁之起,藉其世资以撼天下,绍举四州之众,南向而逼官渡,术据南阳以扰江淮,遂窃大号
吕布骁勇转斗无前而争兖州
方是之时,天下之视曹公,疑不复振,而人之所以争附而乐赴者,袁、吕而已
曹公逡巡,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
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兖;
袁术淮左,徬徨无归,遂以奔死。
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馀而不少困。
彼之所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
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
至于之任势与力,及夫各挟智勇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故常内惮而共蹙之。
曹公自恃其智之足以鞭笞天下服役之也,故常视敌甚轻,为无足虞。
于其东征刘备也,袁绍欲蹑之;
于其官渡相持也,孙权欲袭之;
于其北伐乌桓也,刘备欲乘之。
三役者,皆所以致兵招寇而窥伺间隙者所起之时也。
然而曹公晏然不为深忧而易计者,亦失于负智轻敌已甚是以乘危而徼倖也。
虽然,于势不得不起者,盖刘备在所必征,袁绍在所必拒,然又其近在于徐州之与官渡
使其人之谋我而我亦将有以应之,未有颠沛也。
至于乌桓之役,则其轻敌速寇苟免祸败者,固无于此时也。
袁绍虽非曹公之敌,亦所谓一时豪杰
横大河之北,奄四州之土,南向而争天下
一旦摧败,卒以忧死。
而其二子孱驽不肖曹公折箠而驱之,北走乌桓,以苟延岁月之命,虽未就枭戮,亦可知其无能为矣。
方是之时,中土未安,幽、冀新附,而孙权刘备觇伺其后,独未得其机以发之耳。
而操方穷其兵力,远即塞北,以从事三郡乌桓,为不急之役,徼倖于一决呜呼可谓危矣
使刘表少辨事机,而备之得逞,举荆州之众,卷甲而乘许下之虚,则魏之本根拨矣,曹公虽还,而大河南非复魏有矣
然则操之数为此举而蔑复顾者,恃其智之足以逆制于人而易之也。
官渡徐州之役,在势不得不应,虽易之可也
提兵万里,后皆寇雠前向夷虏,且甚易之而不顾者,亦已大失计矣,刘备不得举者,天所以相魏耳。
嗟乎
人唯智之难能,苟惟获乎难能之智,加审处而慎用之,则无所不济
今乃恃之以易人,则其与不智何异
曹公所以蹈祸机而幸免者,天实全之耳。
后之人无求祖乎曹公,而谓天下之可易也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