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宁国院记元祐二年二月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四、道光《新建县志》卷二一、民国《杭州府志》卷三八、民国《新登县志》卷七
新城邑,古为东安郡宁国院在邑之南,相去五六里,地名陆渚,又在渚之北坞所谓青峦山也。
晋郭文举者,河内人雅好山水晋室既乱,渡江来吴,尝栖隐于兹山。
独坐严穴,性不干俗,葛巾鹿裘少私寡欲,受佛戒,持经法
山中多虎,而室无藩篱,有虎张口,乃引手探之,得大横骨,便曳尾而去。
明旦,置死鹿于其室侧,其至诚感物有如此者
既而遐逝乡人慕之,乃塑形仪,立祠宇以时致祭
至于旱潦患难,有所祷求,皆立见感验
乡长孙邳率财斋馆佛宇于祠之旁,仍闻于朝,遂赐「碧流」为其额,命僧以主香火,即东晋惠帝隆安五年也。
自是逮于唐末,经会昌,累遭废而台殿犹存
至懿宗咸通中,孙干与进状乞请重创,遂复元额。
中和间巢寇作乱,例为煨烬
至光启三年梁太师杜棱复葺廊宇起石幢于殿砌。
晋天福八年,院僧得銶、智聆等重建大殿
吴越王钱氏更为碧沼,以其门枕小池故也。
太平兴国四年,院僧德仁不堪治事,请全著者主之。
著付廷琏,琏付廷献,献付自与,与付自忠,忠付自南,南付善祥
有道行,为人知识,出己募众,躬勤营缔,至于堂殿像设一皆新之,受用供事,靡不充备
主院事仅三十年,遂付今善孜。
八士,历一百有九载
圣朝祥符中复改赐今号。
其院幽旷寂绝萧然世外流泉奇峰竹花卉,四时佳致足以耳目养神性,禅诵经行吟咏自适,真所谓兰若僧坊宜乎外方高流之所道也。
故其徒居不下二十馀众,皆节俭守行遐迩向风
唐贤方干巨儒名僧,多所留咏。
元祐改元秋九月,予尝以结界之命,因寓上方数宵。
其徒有好事者相与从予丐文为之记。
明年仲春望日,始获执笔
既而编次事迹本末仍复为书后云:佛出于西竺,祗陀须逮首建祗宇精舍
洎灭后千馀年,其教始流于东,汉明帝为摩腾法兰首建白马寺
又数百年,渐于江南,吴主为康僧会建初寺
自尔僧徒既众,寺宇益多。
五代时钱氏据有吴越,大阐吾教,造寺度僧,不可胜数,故今天下言佛法者无盛于江左矣。
且夫寺者所以安僧,僧者所以持教,教存则佛之遗化布于四海,流于无穷
有见者焉,闻者焉,往往回邪复正迁善远恶,廓情尘,叩真寂逍遥形器之表,上以毗天子垂拱之化,下以为黎庶殖福之境。
如是,则梵刹之设,其济世益物可胜道哉!
凤山释元照记。
按:《淳祐临安志辑逸》卷七,武林掌故丛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