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慈悯三藏集书 北宋 · 释元照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三二、《芝园集》卷下
月日释元照斋沐裁书,献于权府朝奉明公
贫道尝闻:律,佛所制也;
教,佛所说也;
禅,佛所示也。
是三者皆出于佛,曰三学,曰六度故为佛者不可滞于一端
威仪轨度,持犯开遮,皆见于律,非学无以自明
权实偏圆观行因果,皆见于教,非学无以自辨;
识心达本忘筌离相,皆见于禅,非学无以自悟。
经曰「归源性无二方便多门」,是则律与教与禅同出异名殊途一贯
所谓同出者,出于一心也;
一贯者,会于一性也。
心性也者一切众生见前觉知之体也。
其量虚寂,其用亘广,潜于万化之际,见于动用之中,四相流而不迁三惑覆而常
奈何沤生觉海,云点太清,岸逐舟移,花因眚发,炽然妄动瞢然昏塞纷然驰散,非一朝一夕矣。
吾佛哀之,将使复其本也,于是制其妄动,故谓之律;
辟其昏塞,故谓之教;
摄其驰散,故谓之禅。
以是观之,律亦心也,教亦心也,禅亦心也。
三者皆我自心,岂容是非彼此其间哉?
不然,则心外有法,未契佛祖上乘之旨也。
是以自古知识节行超迈未始不禀于律;
博涉经论未始不知于教;
希夷淡泊未始不通于禅。
历观三代高僧传》,至有木食草衣,孤节苦行卓然风霜不改其操,铿然忧喜未达其心,故得振清望当时,垂令模于史籍
近世慧林、孝本、法云、大秀,皆释门豪杰,举扬宗风激励修奉天下缁儒,云奔草偃率从其化。
自是其徒稍知顿悟修之门,藉教悟宗之理。
古今学者,自有党宗蔽曲之净,谓了心见性,何假修行,认放荡通方,嗤持守执相残毁正教,瞖罔来蒙,故《慈悯三藏文集于是乎作也。
斯实救一时讹弊,护佛法纪纲耳。
而况一破一立,或抑或扬,乃释门述作通规义学讨论常事也。
西天诸论,大小相攻,或空有争驰,或性相勍敌二部五部,十八、五百,异执支离于今不绝
此方传教华严贤首天台慈恩互相斥夺章疏竞行。
亦犹儒家鲁史春秋》,学开五传
《国风》《雅》《颂》,分为四《诗》。
孟氏辞辟于杨墨子云无取老庄
郑玄王肃师资矛盾之谈;
刘向刘歆父子异同之论。
至如宗门自达西来衣钵相传,迨于五祖而下,则南北分宗
其后各建门庭,而五家派别云门临济当世盛行,然各据师承互相嗤笑
又如古今语录,谓佛身为屎橛,指大藏故纸,薄讲学入海算沙,贬听习为分别名相,遍在禅策,不复具举
即应讲学之师,执为谤己,而兴于诤讼耶?
不知古贤为物情深,方便苦口,使求鱼观月不滞于筌指耳。
贫道少小辞亲,冠年从道寻师务学,负笈横经于兹三十一腊矣。
不料寡薄谬为师首,在处养徒,晨夕讲训,上酬佛祖开悟之恩,次报王臣存护之德。
以前太守王公修撰持遣公符,邀命至此,俾于南寺重建戒坛
方欲纠募豪族发首兴工无何诸师见忌,异论锋起以谓慈悯集》乃贫道自撰,假彼名字,排我宗门
曾不知此文得于古藏,编于旧录,不省寡闻,辄怀私忿
以至讼于公府,干长吏,直欲投诸深阱,加以大石,恐愶督迫,几不能免。
窃惟古人有言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我既无心于物,物岂能加于我?
故唯缄默坐视未始一辞辨之。
然恐官司未委情实,谨赍元得古本文集,并叙始末三于左右是否枉直,惟明公裁之。
不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