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天禧寺建法堂记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五、《姑溪居士文集》卷三七、《金陵梵刹志》卷三一
正则能立,位正则能安,人正则能举。
事与位相须,而惟其人之正,然后能举之而正耳
物理之常,而苟不如是,则未有能成之者
故正者本也,本正则无不正矣。
造物者以是付之人,而人由之以应于世,盖自然之理也。
江宁府天禧寺长于道场,旧葬释迦真身舍利
后寺废,至南唐时为营,庐舍杂比,污秽蹂践无复伽蓝绪馀。
国初营废,鞫为榛莽
久之舍利数表感应
祥符中,僧可政状其迹并感应舍利投进,有诏复为寺。
政即其表见之地建塔赐号圣感舍利宝塔
至天禧中,又赐今额。
据山形势,坐乙向辛,以越王台为案。
之后地势倾下,政失于迁就不能培筑相因,始以北廊造院,为安僧之地。
规摹仅足而狭,陋劣能庇风雨
事既不正,位亦不安以故事不复振
元符二年知府事温陵吕公升卿曰:「是一大丛林,特主之未得其人耳」。
遂请于朝廷,改十方住持
报可,即迎致大导师永公初祖
永,法云圆通禅师高第缘契都城,大作佛事名震四方
朝廷方袍加号慧严大师
慧严受请入寺,顾瞻太息,曰:「真福地也,所以不振者,正坐正耳」。
乃于塔后塔筑福增叠,凡下而上,积二丈三尺深入四十尺,横亘二十丈。
将建法堂次第以正其位。
已而信士南昌魏德宝同其妻王氏,见而喜曰:「如此更易,方见形胜」。
慧严因道历其详,而德宝顾其妻曰:「此地植福,更将何之」?
乃独许作堂,且曰不计其资,惟成是务。
慧严即鸠材庀工
未几堂成高明静深万象俱发,宏丽雄特,为一方丛林之冠。
俯视畴昔无异发覆破闇,如出云霄之外
甓甃髹绘,总用钱五百万。
慧严又建寝堂方丈,尽所增之深,资藉缔构
又建僧堂厨库,移经藏于故院,随向展衍,各适其正。
焕然一新,直一大丛林矣。
异时德宝再至,踊跃称赞曰:「非师正眼照彻道力超异则不能有举。
非我信向经始,则众缘何从而应」?
遂请僧众转《大藏经》,修水陆斋落成其事。
又曰:「丛林既新,将不下五六百众,其将何以斋粥」?
慧严曰:「子于此地信有缘,而我与子殆非今日相遇者。
傥知斋粥必继,则功德图满,亦在子耳」。
德宝曰:「请为师买田产,买芦场,收其所入之利以继之」。
慧严曰:「子果有是愿,我将为子记之,以信不朽」。
乃遣其徒道滋走太平,属余为之记。
余从慧严久矣,又始终亲睹其事,当抑扬表发,以侈其甚盛之举。
而余老且病,文思衰耗,故直书以报之。
自馀兴废本末,则有塔记存焉,兹得以略。
政和六年九月十五日赵郡李之仪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