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并州县议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九、《西台集》卷四、《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二、《曹南文献录》卷六○
窃观远近之势,要在均一而易治。
昔周之盛时,画千里王畿
王畿之外,制天下九服
九服相距各五百里,而要服内封其地者盖千有八百馀国,以此知其欲均一也。
封国之制,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不能五十里者,谓之附庸
营丘曲阜之封不过百里以此知其欲易治也
及秦变古,裂天下郡县
一郡之地包十诸侯之封,犹倍侯、伯之制。
天下之地始不均,而民始嗷嗷,苦其难治矣。
伏惟朝廷建功立事一出先王之道,而乃削郡成邑,割郡成聚,所以省官并员,宽去力役,幸天下者甚厚。
一邑一邑,并去之邑则力宽,并入之邑则力重。
邑之有并也,有数百人之邑,有四五十局之官
既并矣,则役去其十数,而官存其一二,是故其力宽。
而其并入之邑,一官二官之事,一人二人之役。
昔之讼者五,今之讼者十。
之往来者一宿而至,今之往来者再宿而至。
其他可以类举矣,是故其力重。
夫小邑并大邑,必无四面之均。
南并北,则南长而北促。
西并东,则西宽而东狭。
促狭之乡其民逸,宽长之乡其民劳,此又理势自然也。
虽于出钱之数可省三数,然酒税亏折则必称此矣。
淮甸一路言之,邑小则易为治,地大则难其人。
光之仙居,寿之寿春,泗之招信,此小而易为治者也。
庐之舒城,蕲之蕲水,光之固始,此大而难其人者也。
理宜割大以为小,今乃并小而为大,舍易治而求难为,非其术矣。
且今州县之役岂不轻,州县之吏岂不省
先王封国也,虽子、男之邦,必有宗祭祀之费,有人禄廪之厚,有兵甲车马之众。
城郭道路关梁、庐馆,尤严于宾客之事。
而其岁时使人存頫,若周恤庆贺赠馈之文;
有四邻之交,巡守朝觐会同聘问之集。
所以设官员役民力者,盖甚繁且密。
州县之治存于古者无几则天吏员未易民力之未轻,不在此矣。
为今之策,宜先求建国大法,要在均一而易治。
凡邑之大者,割其大以补小。
邑之小者,增其小以成大。
一县之封,必度四面之界。
长乡补短,分宽乡以补狭。
相比,州相较大者不使固始之宽,小者不使仙居之狭,此之谓均。
户口赋税之籍,徭役狱讼之制,大略相等
贤者俯就而有馀,不肖勉强无累,此之谓易治。
其有大邑、次大邑,虽割而犹大者,则增官;
小邑、次小邑,虽增而犹小者,则减役。
官不求苟省,可置则置;
役不求苟废,可存则存。
如是,则民不惊动而地均,官不劳扰而治定
指顾相视,而远近之势已分;
文檄相移,而分割之功已就
官吏所愿民情之所安,公家之所便而已
并两为一,废州为县,废县为聚,有宽省之小利,成难治大患
官吏之所重为,民俗之所惊骇利害相去远矣。
均一、易治之说,惟朝廷择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