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见张太守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七、《灌园集》卷一三
布衣侥倖乱礼也,为日盖久。
治古之时,道德致明而上下之分正,贵者必尊,贱者必卑,无所容于轻犯
士之未命者,有庠校以观其才,有物论以品其行。
可献而官,然后宾于乡老
其礼甚严,其义甚修。
人虽欲以跬步踰其涯分,顾不可得
至于后世此道稍隐,则唇家舌户,挟其放僻欺傲之智,以游乎群争汹动之间。
招权而害势,纳安而出危,使夫在位君臣一以宾师相处我,而在位君臣猝亦无计以杜其所犯。
盖卑者之有亢于尊,自是启矣。
人之心,盖有未足于得而妄于求者,是以益衰之俗相与趋于其谬,而一入侥倖之乡,无忌惮焉。
由今之习,有毫毛丝粟之得者,则矫矫急人之取己。
自洗拭,必曰古之人固有被褐交公卿矣,且命虽足俟,我何能自滞于斯
本无知者,又嚣嚣然游于公卿之门,亦曰遇合时耳,礼何足遵?
又其甚也,则假窃文辞沽誉乞援,以群行造请
高之天子之相,庳之有道使州侯,其门无不可登,其庭无不可分,其礼无不可抗也。
侧卓其冠,斜曳其衣,执刺怀书,九十其流,以幸上之人莫余察择。
而上人果不暇察择,亦曰:「士而已矣,周公尚且礼貌,今何用靳靳为哉」?
布衣由是不逊,平参直诣,一不得愿,则大者怨谤,小者藏忿恨
至于得愿,则固未尝揣己为何如人也。
呜呼,此其儒者与?
曾谓儒者而果侥倖以乱上下之礼乎?
论昔之贤,盖莫贤于孟子,而孟子则曰:「礼,不为臣不敢诸侯」。
孟子于诸侯虽或见矣,然而未有不由于义而出于礼。
今惟贤如孟子乃可当此耳。
果然耶?
未必然也。
先王之治,盖未尝不以贤贵行成然后宾之,夫岂轻士而不之重哉?
举今一郡之地,广狭所不可较,而以进士名者动至数百人
数百人之中,其不敢礼貌于其上者少矣。
谓数百之人皆贤、皆可宾,吾终不信而已矣。
惟有此,是以知其谬者,常至于恻楚而形叹。
虽然,叹而已矣,欲遂矫而夺之,夫岂容易哉?
不容易也,则有不欲与不敢而已矣。
往年陈烈南闽愤世途之浇薄,则一切躬行三代之礼。
思以庶几革正
一开,步一迁,而笑骂之声暴于风雨
夫欲革正悠悠既乱之礼于卑贱已亢之后岂不殆哉?
古人有言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布衣塞满天下业以侥倖相师为人上者,又罕暇于察且择焉,则屡叹之家非不欲与不敢而何所处
某亦布衣之士,于古今之变既幸知而叹矣,而今者亦未能脱迹郎中典谒之前,岂所谓不敢者欤。
士惟无衣食之忧,然后得以安行可愿,顾犹不欲戾众以撩其怒。
今也饥寒相迫,资文学乞借于人,而敢戾众以自危乎哉
故虽某之不敢,亦郎中所宜哀矜者也。
郎中文学富贵,其声华势力足以表率衰俗,其教令刑政足以弹治所临,而犹降屈州侯之重,以礼貌诸生,其亦不欲靳靳礼文已犯之日与。
是固某之所以哀矜左右也。
某少疏愚,不善学,既长更束于贫穷,而尚从道德文之后,聊得所见,亦冀乎有成
郎中不与之进,某固无所谤恨;
与之进,某犹熟自知量。
伏惟高明下亮区区,处之以非侥倖之徒,亦已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