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老子注解 北宋 · 王雱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九、《荆川稗编》卷六八、《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三一
老子当道术之变,故书九九篇以明生生之理。
末世为学,蔽于前世之绪馀,乱于诸子之异论,智不足以真伪,乃或以圣人之经与杨、墨之书比。
虽有读者,而烛理不深,乃复高言矫世,去理弥远
今世传注释,王弼张说两家经文殊舛,互有得失,害于理意不一
今辄参对,定于至当,而以所闻,句为之解。
圣人之言既为难尽,而又知之所及,辞有不胜
览者以意逆志,则吾之所发已过半矣。
书成于熙宁三年七月十二日
窃尝论曰:圣人虽多,其道一也。
生之相后,越宇宙同时
居之相去,异天壤共处
故其有言,如首之有尾,外此道者邪说也。
然而道一者言固不同,言同者道固不一
世儒徒识其言,故以言同者为是
不知其道,故以道一为非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如是,则推五行之殊,观四时之变,视形度志,以参万物,则圣不言,吾其知之矣。
故道,岁也;
圣人,时也。
至于孔子礼章乐明,寓之以形名度数,而精神之运炳然见于制作之间。
尊卑,别贤否,以临天下,事详物众,可谓盛矣。
于时有之,则秋夏是也
反而则敛其散而一之,落其华而实之。
辨物为德,以复性为常,其志静,其事简
岂期于反乎?
盖将以成岁生物也。
于是时动之死过半,然岂天命之至,果非小智所及邪?
盖非岁之终也,则又有至者焉。
四时之变,于吾有之,则幼壮老死是也
传曰「终身由之,而不知道」者,其是之谓乎!
呜呼
学道不期于死之,则亦何以学为哉?
朝闻道,夕死可矣」,则所谓道者,贵乎可以生死也。
知道德之诚,而溯其所归,则死生尽矣,故余尽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