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修兴国军学记 北宋 · 黄裳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五、《演山集》卷一八
昔有学在城西北隅,跨危巅,俯重湖,环之以众峰流行者趋,峙立者顾,是时乃有学士大夫能以才德鸣于江表
熙宁中或者以为居险之制,为量甚微,不足以来学之士,始迁于东南
高明就下湿,山驰而水注之涨暴集遽至,遂有垫溺之患。
士在城阙,行二十年,不登仕籍
元祐七年之仲冬夷仲朝散得麾出守以谓学者为己以致,必志于仕,则非教者。
为君而育才,期于有用则是不仕有义,用不用有数
然则学之所寓,前瞻后顾五行休王之说,教者实任其责,岂可废耶?
而况太守承流宣化,必能使民知礼义成孝钦,然后其功可称。
礼义成孝钦,必出于隆学校,延儒生讲明先王道教发扬天子德泽然后其俗可变
教育之地,苟非学之所安,地理所宜何以太守之任哉?
遂出养士之馀财,推我圭田千顷,还学于故山
以为昔日之所病,在山之绝顶,今置其腹焉,流行者趋,峙立者顾,其利过之
于是太守时与诸生宾主礼讲释有师,博约有朋,检束之有规,劝沮之有试,各就其才,以待一日诏下,献书王庭上备天子器使
如是而为太守不亦贤乎?
古之循吏为事业虽不同,及其建立学校,率其县邑子弟而教之,不可多得
文翁之化,遂冠群吏,前比齐、鲁,后及武帝之世,天下郡国乃立学官茂异辈出兴造功业制度后世莫及文翁实启之。
然则循吏之名,能尽文翁之德乎?
盖未之尽也。
夷仲之为兴国,其务及此,虽不求予文犹书之,况其求之乎?
元祐甲戌之孟春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