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惠严禅院法堂元丰二年 北宋 · 曾旼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三六、《吴都文粹》卷九、《吴郡志》卷三五、《吴都法乘》卷一○、道光《苏州府志》卷四三、道光《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一○、《昆山县志》卷一○
昆山县治之东,有禅院曰惠严。
始,唐末嗣禅师佛学一时,故镇遏使刘璠为建院以处之。
嗣师既去,其徒以世及续居者百五十馀年,屋老而敝,徒不能葺。
熙宁四年主僧惟己请如嗣师故事,复以院,待学众之来游。
县以闻州,命选于众,乃得惠元禅师,畀以住持
于是四方之士不期而自集,一境之民不言心化
相与视其屋,则又皆曰:「此岂人法之所宜者」?
谋新之。
乡人闻命乐输以助。
为法堂、寝室,凡二十楹。
始事元丰元年之秋来岁仲夏二日毕工。
曰:「不与俗交,非兴化为人也,则记其事,以慰作者之勤,其得已乎?
法堂寝室岂特以休耆寿者之身,佛之法传乎其中矣,非知吾法者不能为也」。
书属余,曰:「幸为记之」。
予闻释氏之书曰: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则摄一切法
释氏言心如此,则吾先圣所谓天下之至神者是也
夫心之为物,微妙寂通,故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不古不今,神而无方
信乎广大高明,超于名迹,岂言与书之所能尽哉?
是以学者欲其深造于道而自得之也。
当梁之世,释氏之教最为盛时,然学其法者亦泥于言,学其书者亦忘其真。
天竺之师达摩,始自其国来。
也,直示道心,使之研几见独,尽豁幽滞,则广大高明,皆我固有
岂如老身穷年,敝精神名迹而已者乎!
于斯时也,道之不明久矣,闻其风悦之者六通四辟,如醯鸡之发其覆,而见天地之大全
中国士大夫,欲息于道者,亦从之游。
故传其法者,所居而众至,所教而诚服
待人之饷而后食,待人之衣而后衣。
或汎求于人,而人亦不以为厌也。
其居之至,则崇栋广宇,极于壮丽,敝则众相与新之,而人亦不以为侈也。
盖闻其道而心化者,皆将虚己以游于世,则其骄吝之意消,而能尊道轻财,固不足言也。
惟此堂室,师之居此,湛兮渊静廓然朝彻
资道之侣,遝至而时集显问于堂,密叩于室。
宜其迷者自觉,疑者自信神悟心照不知其然
堂室虽无与于人法,亦人法之所依也,则作而新之者,其泽岂易竭哉!
时元丰二年八月初一日常州团练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充曾州州学教授曾旼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