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耀州华原县五台山孙真人祠记元丰四年四月 北宋 · 王瓛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二、《金石萃编》卷一三八、《道家金石略》第二八八页
华原京兆属邑,后建而为列郡,曰耀,今其名矣。
然环耀多山水,其城之东有水曰沮,沮水之东二三里有山曰五台,其峰回相望者有五,因以名焉。
其间翘楚卓立,最出诸峰至绝顶者有之,庙曰崇福观。
尝闻耆老传之曰,今之观在昔真人旧隐之地,其后五代之乱,隐闾荒毁,后人崇之,流而为老氏
然登是山也,或升或降,或回或直,或细而几绝,或平而复缓,怪石崚嶒夹密者,山间之径也。
及其至也,老本参天枯枝屈地,门庭潇洒殿宇峥嵘以至就高而为危阁,依龛而为洞房下瞰城隅,而影浸碧水者,山之台崇福也。
阴森院落清楚庭芜像貌耸秀精神温粹左童侍右虎伏者,真人新堂也。
其次北也,循而行之,或下则幽谷窈然深藏,或上则山势耸然特立崭岩险阻,径几不通
回旋数曲,有洞邃然,洞幽而深,人莫能测其宏广也,则如宇之斯大者真人旧隐之所也。
旧隐之所去百有馀步今尚存者,残碑坏碣,或湮或灭,不复究矣。
幸而足以乡里之详传,远足以有新、旧二史之可验,参之以考其所为,稽之以质其行事庶几为可纪焉。
故案《唐史》云:孙思邈京兆华原人,始七岁就学日诵千馀言,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而异之曰:「圣童也,顾器大难为用尔」。
长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以国子博士召,不拜
密语人曰:「后五十年有□圣人出,吾且助之」。
太宗初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
叹曰:「有道者」。
欲官之,不受
显庆中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
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高宗良马,假鄱阳公主邑司以居之。
思邈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
孟诜卢照邻师事之。
照邻恶疾不可为,感而问曰:「高医愈疾柰何」?
答曰:「天有四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雪霜张为虹蜺天常数也。
人之四支五脏
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之所同也。
失则蒸生热,否生寒,结为瘤赘,陷为痈疽,奔则喘乏,竭则燋槁,发乎面,动乎形。
天地亦然五纬宿赢,孛彗飞流,其危诊也;
寒暑不时,其蒸否也;
石立土踊,是其瘤赘
山崩土陷,是其痈疽
奔风暴雨,其喘乏
川渎竭涸,其燋槁
高医导以药石、救以𨥧剂,圣人以至德,辅以人事,故体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灾」。
照邻曰:「人事柰何」?
曰:「心为之君,君尚钦,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之谓也。
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
仁者静,地之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也。
智欲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圆之谓也」。
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
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
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
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侮于远。
知此则人事尽矣」。
初,魏徵修齐、梁、周、隋五家史,屡咨所遗,其传最详。
永淳中卒,年百馀岁,遗令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
经月颜貌不改,举尸就木有若空衣,时人异之。
东台侍郎孙处约尝以诸子思邈,曰:「俊先显,侑晚贵,佺祸在执兵」。
后皆验。
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年方伯,吾孙属吏,愿自爱」。
思邈之孙溥尚未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注《老子》、《庄子》,撰《千金方三十卷行于代。
又撰《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及《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
子行,天授中凤阁侍郎,此皆《新》、《旧》二史之文也。
至于耆老之所传,道家之所纪所载尤详云。
开元中复隐终南山,与僧藏者邻谷而栖。
一旦,有老叟老妪僧藏所隐之处,仓皇求救曰:「某等昆明池龙也,有胡僧者利龙宫宝货,乘以天旱就池祈雨诬罔国家,以法欲涸其池。
一日池乾水涸,其宝货即为胡僧所有
某等当受谪于上帝,愿师怜之」。
曰:「此事非吾所能为也,邻谷孙处士有神变化之术,可以禦焉,汝速叩之」。
如其言,以其事白于先生,答曰:「此诚末事,但归无苦,僧当自遁矣」。
龙既归,昆明之水复旧,而胡僧窜伏而之它。
明日,忽有人携仙方而至曰:「此非人间之所有昨日慈救之恩,而珠玉不足以为答,某不免冒禁以献之,所贵酬报之厚尔」。
其后交游往来莫非有道达理之士。
忽谓先生曰:「所著《千金方济物之功亦广矣,然以物命为药,害物亦多,后功满日必为尸解不得白日轻举矣」。
于是先生仍以草木之药以代昆虫鸟兽之命,作《千金翼》三十篇,篇有《神仙方论》以行于世。
天宝初玄宗晏处别殿先生乘御云鹤而降白于上曰:「臣于峨嵋山南修炼丹石,所阙者武都山雄黄,愿少赐之以助炉鼎之用」。
敕遣中使陈忠成雄黄就山以赐之。
使至山下求访信宿,皆莫知其所,遂置雄黄盘石之上,焚香宣诏
俄而见形,谓使者曰:「但留雄黄,当自取之,石上谢表,请谨录以奏主上」。
视之,果有朱书,录仅毕,字亦随化不复见矣。
自是之后,或隐或见,人莫能测。
咸通末山下居民子才十馀岁,不饮酒不茹荤父母怜其性善,遂遣于白水院为僧童子
一日,有游山者自云孙处士趋步周游既而就座袖中出药以授童子,命而煎之。
既至微饮,馀者以赠小童
童既饮之,便觉神爽
须臾处士以归,小童乘空而去。
复视煎药之器已成金矣,时人异之。
此皆自古及今乡里耆艾众所共传也。
真人之道,上通天地阴阳盈虚之理,下达万物性命消息之微,先机逆数知来藏往,则有几于神;
或隐或见,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六极之外,则有达于仙。
惟神也与道为一而无方,惟仙也与天地同久而无死无方故其道莫能测,无死故其神莫能灭。
故世以为神仙而后世之士无贤愚贵贱莫不闻其风而爱戴之。
又况夫处性澹泊不为利役、操心寂寞不为名累者乎?
故今数百年之后高尚有道之士与夫大医名药,所以争相塑绘以钦事之,而尚未息也。
郡人万俟景,其先祖宗不喜名利,以修心养性为务,常慕至人,好求古迹
因访孙真人故乡乃至华原,因以居焉。
其后子孙或以医药名闻一时,或以肆意不显当世
至景之时,盖数世矣。
然尚不忘祖宗之业,每游真人故宅,观其遗迹旧基,慨然有感
乃备私钱基构堂宇,塑绘像貌,经之营之,仅费十馀万,而规摹方备。
孜孜勉勉为力勤矣。
时嘉祐己亥四月毕工。
景之弟祐,亦绍祖风而得真人方秘录治心养性之术,最为多矣。
后二十三年,忽一日访瓛曰:「有道者非称则不显,有德者非彰则不明。
真人可谓有道德者也,堂既修,而严奉之诚则至矣,然无文以纪之,则不足以显扬至道美德非所仰慕之至者也」。
强瓛为记。
瓛忝与其子完为友,故不获已而书之。
虽然,道不可以言传非言无以见道
不可以文显,非文则无以彰德
至于一语默,一行止,岂加损哉?
本诸二史之记,质诸好事之传,始志其实而已
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四月初一日,乡贡进士王瓛记。
元丰四年岁次辛酉六月一日渤海万俟立石,男进士完、检校宁实寔同立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