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宝文阁待制郑公墓志铭元祐七年八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四、《范太史集》卷四三
元祐六年五月宝文阁待制国子祭酒郑公穆三上表乞骸骨,天子以提举杭州洞霄宫禄之,而不烦以政。
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奏疏曰:「虽年过七十,精力尚彊。
自为布衣,闽中人称『四先生』,其一也。
平生历官,多掌学校。
在王府十馀年,持身清谨,未尝有过。
擢居左省,论议不茍;
复为祭酒
多士矜式。
旋观其人,终始无缺。
年耆德茂,力求引去,在进退,诚为可荣,而为朝廷计,则可惜也。
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人君未□许之,故有不得谢者,则赐之几杖安车,自虞、夏、商、周皆然也。
祭酒为国子师,非藉其筋力趣办职事,正宜用老者为之,不必拘以年。
愿留旧职,以示朝廷贵老贪贤之美」。
不报。
太学诸生千馀人以状诣司业,又诣丞相府,请留公,亦不报。
公将行,公卿大夫多为诗以赠之,三学之士皆为诗,空学出祖,供张汴东门外。
三献酒,再拜堂下,学官拜堂上,辞诀而去。
都人观之,叹息曰:「所未见也」!
公至杭州明年正月,告终于皇华馆,年七十有五。
将葬,子璆使人来请铭。
祖禹接公于馆阁,又为僚于左省,实知公者,其何以辞?
乃序而铭之。
公字闳中,其先光州固始人
唐末,高祖王潮所虏入,遂死之,子孙家福州,今为侯官人
曾祖讳某。
祖讳某,皆不仕。
考讳某,以公贵,累赠正议大夫
妣曹夫人,以贤孝称于乡党,生公及一兄一妹,尝教之曰:「汝曹当各为世人矩范,乃足吾志」。
追封文城郡太君
公醇懿端谨,出于天资。
始志学,闭门读书,或累月不出,至忘栉沐。
进退容止必以礼,与乡人陈襄陈烈周希孟为友,皆力古人,闽中号为「四先生」,天下闻其名,乡闾及四方之士称弟子者以千数。
进士,廷试不第。
正议丧,哀毁尽礼。
既葬,将庐于墓而终焉。
门人族属敦勉,且告以正议遗命,乃复有仕进志。
皇祐中,再至京师,六试于有司,四为第一,登进士末科。
初仕为河南府寿安主簿,诏任满以为国子学官。
寿安不数月,西京留守王举正奏为西监直讲,久之□前诏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
岁满□馆阁校勘,累迁太常博士
乞纳一官,先南郊追封考妣,许之。
集贤校理
求外补,得通判汾州
神宗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
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
王府官犹缺员,陈襄御史知杂事,因进对,言府僚不可不慎择人。
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也」。
公居馆阁三十年,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
在王府一纪,每讲说可为劝戒者,必反覆极陈之,二王深敬礼焉。
元丰三年,请外任,知越州,特迁朝散大夫
至则修校舍,饰先圣像,帅厉学者。
先是,鉴湖以旱乾,民多田于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至万缗,公悉奏免之。
未满秩,告老,差管勾杭州洞霄宫
上即位,元祐元年,入为国子祭酒
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
荆王薨,为扬王翊善
太学诸生上书乞公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
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
人曰:「郑公长者,居门下必简静」。
公遇事抗直无所避,士论益多之。
请解祭酒,许之。
五年,除宝文阁待制,复为祭酒
公自为直讲祭酒诸生请问,祁寒大暑,必朝服接之;
童子进见,亦以礼迎送。
诸生尊其经术,安其教训,心悦而诚服之,其成就人才为多。
都官郎中张景晟,公妻兄也,将死,遗公白金五百,托其孤。
公曰:「托孤吾所愿,金岂宜有哉」?
归金而恤孤,皆得其所。
先妻陈氏,枢密直学士襄之妹,早卒,追封永福县君
继室张氏,太常丞师雄之女,封同安县君
陈夫人生一男三女。
男曰璆,通州军事推官
女,长适扬子张溥,次幼亡,次适左宣德郎林敷,先公卒。
孙男二人:畯、畛。
女一人。
公之东归也,过广陵,爱其土风淳厚,复迩先世之居,曰:「即此亦吾之故乡也」。
买地筑室于州之积善坊。
及公殁,璆遵遗命,以其年八月某日葬公于江都蜀冈之原。
铭曰:
有宋醇儒,曰郑先生
幼壮及老,惟一以诚。
乡党高其风,天下仰其名。
王府求傅,学者求师。
天子不违,皆以畀之。
惟其道德,众之所资。
有始有终,无愧幽显。
铭公之迹,以劝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