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成败之机在察言论御试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四五、《范太史集》卷三五
天下之事,已成而后知其是,已败而后知其非,此众人之智也。
圣人观成败于未然之前,而知成败已然之后
不虑之于行事之始,而虑之于听言之时。
以为凡事之机出于此也。
天下非一日而成,亦非一日而败也。
古人一言可以兴邦而亦可以废者,虽其言未必如是然而兴废所由也。
今夫有以仁义言说人主人主其所仁义而行之,则凡事莫不成仁义然而仁义必久而效,不可一日而成也。
知其不可一日而成而遂不行则天下之事亦不成也。
惟能久而行至于成,则是由于察言之善也。
今夫有以佞邪言说人主,而人主不察佞邪之言而从之,则凡事莫不败于佞邪
然而佞邪必久而效,亦非一日而败也。
知其非一日而败而试为之,则天下之事终亦必败则是由于察言不善也。
然而成败之效,不可不察也。
昔舜之时,天下可谓大治矣,然而君都臣俞,其相戒则曰「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曰「无怠无荒」。
夫舜固无逸乐怠荒之事也,然而以为戒者,防其所由也。
不以其言为过而从之,是以无逸怠荒之事,而所以成也。
尧之时,咨天下之可登庸者,放齐曰:「朱也可」。
尧曰:「吁,嚚讼,可乎」?
夫尧之心,欲求天下圣贤,而付之以天下之事,而放齐以朋比举朱。
不以其言为是,而卒不用,故终无败事
向使从其一言之举而用,则天下之事几何而不败哉!
是以《书》称尧曰「聪明文思」,而称舜曰「浚哲文明」,以能察成败未然也。
然而言有似是而非者,则人主何以知之?
曰:唯至正能辨天下之邪,唯至静能天下之动。
圣人必先深其思虑,广其聪明虚己以来直言考古以鉴成败
是以言之一入乎耳,而事之利害、计之得失昭然已在其前。
独观万化之原,而修之庙堂之上,岂待于已然之后乃为虑哉?
然则成败之机在察言,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