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进德爱身(二十三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三三、《范太史集》卷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二九、《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四
臣伏陛下嗣位以来端拱渊默专意学问
臣侍经席,于今累年陛下天纵生知圣德纯茂接对臣下日日如一未尝小有差失
此实上天眷佑皇家保育生民宗庙社稷无疆之福也。
恭惟太祖皇帝肇造区夏栉风沐雨削平僭乱,以立子万世之基,传之太宗至于真宗,遂致太平
仁宗年十三即大位章献明肃太后安定邦家,调护圣性,是以四十二年之间,德泽深结于民,天下至今思慕不忘。
英宗藩邸入继大统四海之内,同心爱戴
先帝励精求治宵衣旰食,躬勤万事,十有九年,不幸弃天下
陛下年始十岁,嗣登大位当此之时,人心懔懔忧危万端
赖太皇太后保佑扶持勤济艰难斥退凶邪登进忠良诏令所至百姓欢呼鼓舞
数年以来中外晏安北狄西戎无不从顺
此皆太皇太后之德也,臣不知陛下何以报之?
臣窃思陛下所以报之,唯在于进德爱身而已
陛下进德,则为太平高世之主,光显祖宗之烈,发扬文母之训,使天下之人皆欣然曰:祖宗之德,太皇太后之力。
如此,则岂唯皇天祖宗向佑陛下太皇太后不虚勤劳矣。
陛下爱身,则无疾疢,不贻太皇太后之忧。
武伯问孝,孔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之忧,莫切于子孙有疾疢,他日陛下有子,当自知之。
陛下若不进德,不爱身,虽极四海九州之养,亦未足为孝也。
自今秋闻外人言,陛下后宫已有所近幸
臣初闻之,不以为信。
数月以来,传者益多,或云已有怀娠将诞育者。
言之所起,必有其端。
诚至愚,不能不惑,故敢先事恳切言之。
陛下内承慈训外勤圣学方当祗畏以事天地诚孝以奉宗庙,思六圣勤劳,念帝业艰难
四方之人,无不延颈举踵注目倾耳观听陛下德业之光,名誉之隆,以想望太平陛下可不慎哉!
陛下未建中宫,而先近幸左右好色伐性,伤于太早,有损圣德,不益圣体,此臣之所甚忧也。
孔子曰:「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言人少时血气未定,而先伤伐根本,则损寿考之福,故君子戒之。
陛下今年十四岁,而生于十二月其实犹十三岁也,此岂近女色时乎
陛下承天地宗庙社稷之重,守祖宗百三十年基业,为亿兆之人父母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守身所以事亲也,爱身所以天下也。
陛下上有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休戚皆系于陛下一身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中庸》曰:「君子道本诸身」。
未有不先爱身,而可以进道也。
陛下方向学问,躬儒术,欲为文、武之君。
文、武之君,未有不勤而成者也。
先帝年十五六,讲学东宫一言一动天下传之,是以多才多艺,群臣莫及
陛下圣学天下未有所闻,而先以嗜欲闻于天下,此臣之所甚忧也。
陛下上圣之性,必行上圣之事,有上圣之位,必求上圣之名,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方今群臣之心,万民之情,正望朝廷天圣以来所愿陛下法则仁宗而已
祖宗天下百三十年,如宝器之无缺;
陛下纯德备,如美玉之无瑕。
臣窃为陛下宝之惜之,爱之重之,陛下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臣闻仁宗未纳皇后以前未尝近幸后宫是以气体康实在位最久。
臣今观陛下气怯,恐不能仁宗少时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前世人君多所经历,乃能周知天下之情。
陛下生长深宫稼穑艰难未知也,人之情伪未见也,国家政事未习也,六经圣人之言未尽读也,前世兴亡之戒未尽阅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何所不关圣虑岂可不爱惜圣体哉!
古人有言:「后宫盛色,则贤者隐处
佞人用事,则诤臣杜口」。
陛下春秋鼎盛方当经术,迩端士敦尚素朴屏去纷华不宜留意女色,使天下失望,以启小人之心。
何则
陛下如好德,则贤人皆动其心,欲助陛下之德,而图天下治安,故于陛下有益
陛下好色,则小人皆动其心,欲奉陛下之欲,而图一身富贵,故于陛下有损。
贤人进则治,小人进则乱,人君所好不唯一身损益天下治乱不可不慎也。
陛下于此二者,将何择焉?
汉成帝自为子时,以好色闻,其后逸欲无节,终为汉室昏乱之主,汉之基业成帝而坏,岂可不慎其细哉!
唐太宗欲纳郑仁基女,魏徵谏而止之。
宪宗时教坊使密诏良家子禁中李绛上疏,乃悉还之。
文宗李孝本入宫魏谟谏,即出之。
古之忠臣爱君,必拂其邪心,防其嗜欲,置君于无过之地,使天下莫得非议也。
人君所爱莫切于身,人臣亦莫切于爱君之身。
臣滥备劝讲,以辅导圣德为职,怀此忧虑已二三年,不能言于未然,致陛下已有声听流闻于外,此臣之罪也。
臣今若犹不言他日陛下专意声色委权臣下纪纲坏乱政事荒僻,使天下陛下逸欲之主,则臣之罪岂可胜责,虽悔恨万状何所及哉!
伏望陛下察臣之言,专精一意,强于学问日新德业无时逸豫
事亲思孝居处思敬动作思礼祭祀思诚服用则思俭,养民则思仁,使人则思恕,心则思道,视则思正,当食则思天下之饥,当衣则思天下之寒。
陛下每思及此,而强学不已,则将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美,岂声色之可移哉?
陛下抑情制欲,以爱养圣体为先,则动植之类无不蒙福,生灵幸甚
不胜拳拳爱君之心,干冒宸严,臣无任惶惧俟罪之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