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臣事策下第一道)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栾城应诏集》卷八
臣闻圣人治天下,常使人孜孜不已之意。
下自一介之民,与凡百执事之人,咸愿竭其筋力以自附于上;
而上至公卿大夫,虽其甚尊,志得意满无所求望,而亦莫不劳苦思虑日夜求进不息
至有一沐三握一饭三吐食不暇饱,卧不暇暖,汲汲于事,常若有所未足者。
是以天下之事,小大毕举无所废败而上之人可以不劳力而万事皆理。
昔者世之隆替,臣常已略观之矣。
之时,洚水横流,民不粒食事变繁多灾害并兴,而之身至于垂拱无为
何者
天下之人各为之用力不辞也。
至于末世海内乂安四方无虞人生其间,其势皆有荒怠之心。
各安其所不愿有所兴作,故天下渐以衰惫不振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夫国之所以至于亡者惟其旧而无以新之欤!
天下旧而不复新,则其事业有所断而不复续。
当此之时,而不知与之相期于长久不已之道,而时作怠惰之气,则天下之事几乎息矣!
嗟夫
道路之人,使之趋十里而与之百钱,则十里而止;
使之趋百里而与之千钱则百里而止。
何者
所与期者止于十里百里,而其利亦止于此而已
今世之士何以异此?
出于布衣者,其志不过一命之禄,既命则忘其布衣之学;
于州县者,其志不过改官之宠,官既改则丧其州县之节。
自是以上因循递迁,十有馀年之间,则其势自至于郡守
不待有所修饰而至者,其志极矣。
幸而其间有欲持自奋厉之心,然后其意稍广,而不肯自弃贪污之党。
外自漕刑,内自台谏馆阁,而至于两制,亦又极矣。
幸而有求为宰相者,则其志又益广,至于宰相而极矣。
盖天子之所以使天下慕悦而乐为吾用者,下自一命之臣,而上至于宰相,其节级相次有四而已
彼其一命者,或无望改官
郡守者,或无望两制
两制者,或无望宰相
而为宰相者,无所复望。
则各安于其所,而谁肯天子尽力者?
且夫世之士大夫如此其众也,仁人君子如此不少也,而臣何敢有以诋之哉?
盖臣闻之,方今之人,其已改官者,有廉隅节干之效,常不若其在州县之时;
而为两制者,其慷慨挺之操,常不若其为漕刑台谏之日。
虽其奇才伟人卓然特异不为利变者,固不在此,而世之为此者亦已众矣!
夫以爵禄而劝天下爵禄极则人之怠心生。
以术使天下则天下之人终身奔走不知止。
昔者之官吏自县令而为刺史,自刺史而为郡守,自郡守而为九卿,自九卿而为三公自下而上至于人臣之极者,亦有四而已
当此之时,吏久于官而不知厌。
方今朝廷郡县之职,列级分等,不可胜数
从其下而为之,三岁一迁至于终身可以无倦矣,而人亦各自知其分之所止,而清高显荣者,虽至老死不可辄入
是以在位者,懈而不可自奋
何者
彼能通其君臣之欢,坦然其无高下峻绝不可扳援之势,而吾则不然
今天下之小臣,因其朝见而劳其勤苦丁宁访问开导心志,且时择其尤勤劳者,有以赐予之,使知朝廷不甚远,而容有冀于其间
上之大吏,时召而赐之闲燕,与之讲论政事,而勉之功名,相邀于后世不朽之际,与夫子孙皆享其福之利;
时亦有以督责荒怠弛废之愆,使之有所愧耻天子恩意,而不倦于事。
岂非所谓奔走天下之术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