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隋论1060年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栾城应诏集》卷二、《文编》卷二八、《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五、《经世八编》卷一三八、《经济类编》卷六、《古文渊鉴》卷五一、《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
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
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
古之圣人,其取天下,非其驱而来之也;
守天下,非其劫而留之也。
使天下自附,不得已而为之长。
吾不役天下之利,而天下自至。
是以去就之权在君而不在民,是之谓人重而物轻。
人重而物轻,且夫吾之于人,己求而得之则不若使之求我而后从之;
己守而固之,则不若使不忍去我而后与之。
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
何者
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
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亡者也。
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
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
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名城,杀豪杰铸锋镝,以绝天下之望。
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
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
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
由此观之,岂非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而重失其定也。
盖自东晋以来刘聪石勒慕容苻坚姚兴赫连之徒,纷纷而起者不可胜数
至于元氏并吞灭取,略已尽矣,而南方未服。
元氏自分而为周、齐,周、齐,而授之隋,隋文取梁灭陈,而后天下为一
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
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
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大故
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
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悲夫
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
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
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
昔尝闻之,周之太王避狄于岐,豳之人民扶老携幼而归之岐山之下,累累不绝丧失旧国而卒以大兴
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
然后圣人为是宽缓不速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