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梁武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八、释氏资鉴、佛法金汤篇、《文编》卷二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五、《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五帝三王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首行于其间,而民莫知之。
文武之后,虽召公、毕公之贤,君子不以为道者
春秋之际,管仲晏子子产叔向之徒,以仁义忠信成功天下,然其于道则已远矣。
孔子出于周末收文武之遗,而得尧舜之极,其称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尝自谓我「下学而上达」者
于其门人,惟颜子曾子庶几以道许之。
一时贤者,若老子明道其所以尊之者至矣。
史称孔子既见老子,退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云气而上天
今日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体道而不婴于物,孔子至以龙比之,然卒不与斯世也。
礼乐政刑而欲行道于世,孔子固知其难哉!
东汉以来佛法始入中国,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
汉世士大夫不能明也,魏晋以后,略知之矣。
好之笃者,则欲施之于世;
疾之深者,则欲绝之于世。
二者皆非也。
老佛之道与吾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之矣。
秦姚兴区区一隅招延缁素译经谈妙,至者凡数千人,而姚氏之亡,曾不旋踵
梁武继之,江南佛事前世未尝见,至舍身奴隶郊庙之祭,不荐毛血
父子陷于侯景,而国随以亡。
议者观秦、梁之败,则以佛法不足赖矣。
后魏太武深信崔浩不信佛法,劝斥去僧徒,毁经坏寺。
既灭佛法,而亦以非罪赤族
唐武宗欲求长生,徇道士之私,夷佛灭僧,不期年而以弑崩。
议者观魏、唐之祸,则以佛法不可牾矣。
二者皆见其一偏耳。
老佛之道,非一人私说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
古之君子以之治气养心其高不可婴,其洁不可溷,天地神人,皆将望而敬之
圣人所以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一用此道也。
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绝,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道之于物无所不在,而尚可非乎?
虽然,蔑君臣,废父子,而以行道于世,其弊必有不可胜言者。
诚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
道行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遗意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