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羊祜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栾城后集》卷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三、《历代名贤确论》卷五八、《唐宋名贤确论》卷六
为国者,必度其君,可与共患难,可与同安乐而后有为,故功成无后忧。
晋厉公楚共王争郑,晋人知楚有可乘之隙栾武子为政,欲出兵击之,曰:「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
范文子不欲,请释楚以为外,惧武子不能用。
文子非茍自安者也,厉公侈而多嬖宠,诸大夫富而陵上国
大功君臣相安,乱之所自生也。
既谋之不从,出而遇楚,犹欲避楚而归。
既胜反国,曰:「乱将作矣,吾不可以俟」。
使其祝宗祈死
逾年,而厉公三郤,立胥童
栾书胥童,弑厉公
文子虽死,而免于大难子孙与晋国相终始
范蠡越王句践,反自会稽,抚人民,厉甲兵七年而杀吴王夫差
未及国,知越王之难与同安乐也,扁舟去之,卒免文种之戮。
二子者,可谓先见之明矣。
范文子至于自杀范蠡至于逃亡不顾何则
所全者大也
晋武帝既受魏禅,中原富强,群臣用命
吴孙皓淫虐失众有亡国之衅。
晋人习于长江之险,以为未可取也。
羊祜襄阳守,知其不能久,陈可取之计。
武帝纳之。
又进王浚杜预,以成灭吴之功,后世皆称其贤。
吾尝论巧于策吴,而拙于谋晋。
何以言之?
武帝为人好善而不择人,茍安而无远虑,虽贤人满朝,而贾充荀勖之流以为腹心,使吴尚在相持不敢肆,虽为贤君可也
吴亡之后,荒于女色,蔽于庸子,疏贤臣,近小人,去武备,崇藩国所以亡国之祸者,不可胜数
此则灭吴之所从致也。
孟子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常亡。
故人常生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虑此,而锐于灭吴,其不若范文子远矣。
或曰:「吴灭而晋乱,此天命非人事也。
羊祜何罪焉」?
吾应之曰:「为国当论人事,使不为灭吴之计,孙皓穷凶而死,吴更立君,则长江未可越也。
吴既不亡,则晋之君臣厉精不懈,是吴不灭而晋不乱也。
不犹愈于吴灭而晋乱乎」?
之将死也,武帝欲使卧护诸将,曰:「灭吴不须自行,但吴平之后,当劳圣虑耳」。
此言,盖亦忧在平吴矣。
忧在平吴勇于灭吴,其不若范文子远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