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弃地非便奏元祐五年六月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东都事略》卷九九、《宋史》卷三五五《上官均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二、光绪《甘肃新通志》卷八六
臣窃闻《春秋传》曰:「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
是知先王治天下,其待中国与四夷,其道固异。
何则
夷狄天性桀骜,恃远负险中国弱则先叛,强则后服,专以恩养,则倔强难制,其势使然也。
臣切观自陛下临御以来,惩前日边臣拓地邀赏之弊,而大臣宋璟不赏边功之说,务以息兵养民为事德意可谓至渥矣。
然自朝廷西夏贡,使赍册报弊,复与岁赐恩礼不为不厚,而戎人骄恣傲然,无柔服之意,遣使请地邀求无已
知非恩之不至待之不重,其弊在于姑息太过耳。
臣闻威过则怨,恩过则骄。
怨则怀必死之心,骄则有无厌之求。
先王之御夷狄,知威之不可独立,故假惠以济威;
知惠不可独行,故须威以行惠。
然后夷狄且怀且畏,无怨望轻侮之心。
今戎人之情,骄傲已见,大臣务以息兵省事为意前日遽弃沿边四寨,以塞其请,而戎心无厌邀请益甚不知大臣陛下计将与之乎?
将拒之乎?
与之则地日蹙而威日削适足以增其骄淩之气,终不使之屈慑柔服听命令。
汉晁错明于边事,尝曰:「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又况遗以土地以骄其气乎。
闻兵以诛骄暴骄暴去则无所用兵
政以治事,事息则无所用政。
骄暴未去而遽寝兵,事未治而欲事无,是为畏事茍安之计,其极必至用兵多事劳弊内外而后已。
昔汉因循以成七国之祸,唐厌兵以成藩镇之彊,此前事已然之验也。
戎夷之情,臣虽不能知,边陲之事,臣虽未尝习,然士大夫塞徼官罢京师访闻非一,皆如臣言。
又以古验今戎夷之情,宜不相远
故臣敢为陛下反覆陈之。
臣愿陛下诏敕大臣虚怀访问塞上罢官与知边事之臣,参伍稽考当得其实,则羌人万里之情可以坐见矣。
臣闻练兵、选将、积粟三者,禦边之急务
厚赏重禄,劝士之要术
元祐初朝廷尝敕边郡五年之蓄,不知今日之积其数几何
不可以不预计也。
夫犯彊敌、冒白刃士卒不顾死者,利厚赏也。
前日首级之赏,务以息邀功之士,而不知非厚赏不足以使众,此不可以不讲也。
伏望陛下诏谕大臣简略细务留意安边大计,却羌戎无厌之求,讲练兵、选将、积粟、厚赏之术。
遣知边事可信之臣按察塞徼,以详守禦得失之实,储蓄卒伍之数。
明诫边吏朝廷之意:羌戎柔服治兵积谷备之桀骜侵轶邀击前后以挫之。
退不得畏缩以骄其气,进不得兴兵以费吾财。
张大天威赫然不可侵犯之意,则士气日奋,戎心日消四夷侵陵之患,中国泰山之安矣。
夫先患而谋则有馀,后事而计则无及
天下大计,惟陛下留神,早加详择
贴黄〕臣窃闻西夏见今所争兰州塞地皆控扼戎马要路,若茍欲目前无事,全不计较,轻以付与中外之议深恐戎人捣虚长驱熙河数郡孤立难守,为害非细
臣窃意大臣之计,务欲安静无事故曲从其意。
异时戎心无厌,继欲请熙河故地不知何词以拒之?
访问沿边得替官员,皆以为戎狄之情骄则愈横。
今以旁塞要地付与,徒自去其藩捍,长戎人彊悍之势,如傅虎以翼、借寇以兵,不唯无益适足为患
为今之计不如治兵积谷、选将、厚赏,画地而守,勿与尺寸,使戎人晓然朝廷意、中国之彊,不敢轻犯
陛下询访执政大臣,今以塞地与之,不知果能使西夏怀惠无异日之患否?
不可则是徒失险沮威,为久远之累。
夏人以故疆界为言,则边将盍答以灵州朝廷故土若还灵州中国亦当偿以故土。
如此足以折其无厌之请。
边陲安危之计,尤在博访审虑,庶无后悔
贴黄臣愚所言,非欲兴兵生事,盖西戎骄倨请求无厌若不讲饬边备,折其贪冒之意,其势必侵犯塞郡,劳师费财困弊中国
伏乞陛下诏谕大臣早为之计,以消未然之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