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将军庙碑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七、《皇朝文鉴》卷七七、《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八、《方舆胜览》卷四二、《文章正宗》续集卷一六、《文章辨体汇选》卷六四七、《四续古文奇赏》卷四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一○、《刘氏鸿书》卷二六、正德《琼台志》卷七、《古文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三八三、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六四、嘉庆《广西通志》卷一四一、嘉庆《海康县志》卷八、光绪《琼州府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
汉有两伏波,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前伏波,邳离路侯也;后伏波,新息马侯也。南越自三代不能有,秦虽稍通置吏,旋复为夷。邳离始伐灭其国,开九郡。然至东汉,二女子侧、贰反岭南,震动六十馀城。世祖初平天下,民劳厌兵,方闭玉关,谢西域,况南荒何足以辱王师,非新息苦战,则九郡左衽至今矣。由此论之,两伏波庙食于岭南者,均也。古今所传,莫能定于一。自徐闻渡海,适朱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耳。舣舟将济,眩栗丧魄。海上有伏波祠,元丰中诏封忠显王,凡济海者必卜焉,曰:「某日可济乎」?必吉而后敢济。使人信之如度量衡石,必不吾欺者。呜呼,非盛德其孰能然!自汉以来,朱崖、儋耳,或置或否。扬雄有言:「朱崖之弃,捐之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此言施于当时可也。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盖斑斑然矣,其可复言弃乎!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南北之济者,以伏波为指南,事神其敢不恭。轼以罪谪儋耳三年,今乃获还海北,往返皆顺风,念无以答神贶者,乃碑而铭之。铭曰:
至崄莫测海与风,至幽不仁此鱼龙,至信可恃汉两公,寄命一叶万仞中。自此而南洗汝胸,抚循民夷必清通。自此而北端汝躬,屈信穷达常正忠。生为人英没愈雄,神虽无言意我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