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奎阁碑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皇祐中,有诏庐山僧怀琏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召对化成殿,问佛法大意,奏对称旨,赐号大觉禅师。是时北方之为佛者,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以故士之聪明超轶者皆鄙其言,诋为蛮夷下俚之说。琏独指其妙与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时士大夫喜从之游,遇休沐日,琏未盥漱,而户外之屦满矣。仁宗皇帝以天纵之能,不由师傅,自然得道,与琏问答,亲书颂诗以赐之,凡十有七篇。至和中,上书乞归老山中。上曰:「山即如如体也。将安归乎」?不许。治平中,再乞,坚甚,英宗皇帝留之不可,赐诏许自便。琏既渡江,少留于金山、西湖,遂归老于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四明之人,相与出力建大阁,藏所赐颂诗,榜之曰宸奎。时京师始建宝文阁,诏取其副本藏焉。且命岁度僧一人。琏归山二十有三年,年八十有三。臣出守杭州,其徒使来告曰:「宸奎阁未有铭。君逮事昭陵,而与吾师游最旧,其可以辞」?臣谨按古之人君号知佛者,必曰汉明、梁武,其徒盖常以藉口,而绘其像于壁者。汉明以察为明,而梁武以弱为仁,皆缘名失实,去佛远甚。恭惟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未尝广度僧尼,崇侈寺庙;干戈斧锧,未尝有所私贷。而升遐之日,天下归仁焉。此所谓得佛心法者,古今一人而已。琏虽以出世法度人,而持律严甚。上尝赐以龙脑钵盂,琏对使者焚之,曰:「吾法以坏色衣,以瓦铁食,此钵非法」。使者归奏,上嘉叹久之。铭曰:
巍巍仁皇,体合自然。神耀得道,非有师传。维道人琏,逍遥自在。禅律并行,不相留碍。于穆颂诗,我既其文。惟佛与佛,乃识其真。咨尔东南,山君海王。时节来朝,以谨其藏(《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四,《文章正宗》续集卷一五,宝庆《四明志》卷一三,《延祐四明志》卷一五,《汴京遗迹志》卷一一,《四明文献考》,雍正《宁波府志》卷九,《八琼石金石补正》卷一○七,《金石续编》卷一六,《两浙金石志》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八○,咸丰《四明图经》卷九,《阿育王山志》卷四,同治《鄞县志》卷五九,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二六六。)。
郎本卷五五「三」作「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