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樊山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五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自余所居临皋亭下,乱流而西,泊于樊山,为樊口。或曰「燔山」,岁旱燔之,起龙致雨。或曰樊氏居之。不知孰是?其上为卢洲,孙仲谋汛江,遇大风,柂师请所之。仲谋欲往卢洲,其仆谷利以刀拟柂师,使泊樊口。遂自樊口凿山通路归武昌,今犹谓之「吴王岘」。有洞穴,土紫色,可以磨镜。循山而南,至寒溪寺。上有曲山,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迹。西山寺,泉水白而甘,名菩萨泉。泉所出石,如人垂手也。山下有陶母庙。陶公治武昌,既病登舟,而死于樊口。寻绎故迹,使人悽然。仲谋猎于樊口,得一豹,见老母,曰:「何不逮其尾」?忽然不见。今山中有圣母庙。予十五年前过之,见彼板彷佛有「得一豹」三字,今亡矣(《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一。又见《名山胜概记》,《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二三、山川典卷一五四,光绪《武昌县志》卷一。)。
按:四部丛刊初编影元刊本《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五《游武昌寒溪西山寺》注引《志林》「乱」作「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