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密州通判厅题名107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一、《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一二、嘉靖《青州府志》卷八、《古今图书集成》官常典卷六三○、乾隆《诸城县志》卷一四 创作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始,尚书郎赵君成伯为眉之丹棱令邑人至今称之。
余其邻邑人也,故知之为详。
君既罢丹棱,而余适还眉,于是始识君。
其后出官于杭,而君亦通守临淮同日上谒辞,相见殿门外,握手相与语。
已而见君于临淮剧饮大醉先春亭上而别。
及移守胶西,未一年,而君来倅是邦。
余性不慎语言与人亲疏,辄输写腑脏,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
而人或记疏以为怨咎以此不可与深中而多数者处。
君既故人,而简易疏达表里洞然
余固甚乐之
而君又勤于吏职,视官事家事,余得少休焉。
君曰:「吾厅事未有壁记」。
乃集前人姓名属于余,余未暇作也。
及为彭城,君每书来,辄以为言,且曰:「吾将托子以不朽」。
羊叔子登岘山,谓从事邹湛曰:「自有宇宙而有此山,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堙灭无闻使人悲伤」。
曰:「公之名,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夫使天下至今邹湛者,羊叔子之贤也。
今余顽鄙自放而且老矣,然无以自表见于后世自计不足而况能及于子乎!
虽然不可以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颓垣废井间者茫然长思一叹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