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策别厚货财 其二 106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九、《苏文忠公全集》卷九、《文献通考》卷一五二、《大学衍义补》卷一一七、《文编》卷四二、《古文渊鉴》卷五○、《古今图书集成》戎政典卷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其二曰定军制
三代之衰,井田废,兵农异处,兵不得休而为民,民不得息肩无事于兵者,千有馀年,而未有如今日之极者也。
三代之制,不可复追矣。
至于汉、唐,犹有可得而言者
夫兵无事而食,则不可使聚,聚则不可使无事而食。
此二者相胜不可并行,其势然也。
今夫百顷闲田,则足以牧马千驷,而不知其费。
千驷之马,而输百顷之刍,则其费百倍,此易晓也。
昔汉之制,有践更之卒,而无营田之兵,虽皆出于农夫,而方其为兵也,不知农夫之事,是故郡县无常屯之兵,而京师不过有南北军、期门羽林而已
边境有事诸侯有变,皆以虎符调发郡国之兵,至于已而兵休,则涣然各复其故。
是以其兵虽不知农,而天下不至于弊者,未尝聚也。
唐有天下,置十六卫府兵天下之府八百馀所,而屯于关中者,至有五百,然皆无事力耕积谷不惟以自赡养,而又有以广县之储。
是以兵虽聚于京师,而天下不至于弊者,未尝无事而食也。
今天下之兵,不耕而聚于京畿三辅者,以数十万计,皆仰给于县
有汉、唐之患,而无汉、唐之利,择其偏而兼用之,是以兼受其弊而莫之分也。
天下之财,近自淮甸,而远至吴、蜀,凡舟车所至人力所及莫不尽取以归于京师
晏然无事,而赋歛之厚,至于不可复加,而三司之用,犹苦其不给
其弊皆起于不耕之兵聚于内,而食四方贡赋
非特如此而已,又有循环往来屯戍郡县者。
建国之初所在分裂拥兵不服
太祖太宗躬擐甲胃,力战而取之。
既降其君,而籍其疆土矣,然其故基馀孽犹有存者。
上之人见天下之难合而恐其复发也,于是禁兵以戍之。
大自藩府,而小至于县镇,往往皆有京师之兵。
由此观之,则是天下之地,一尺一寸,皆天子自为守也。
可以长久不变乎?
莫大养兵养兵之费,莫大征行
今出禁兵而戍郡县,远者或数千里,其月廪岁给之外,又日供其刍粮
三岁一迁往者纷纷来者累累,虽不过百为辈,而要其归,无以异于数十万之兵三岁一出征也。
农夫之力,安得不竭
馈运之卒,安得不疲?
今天未尝战斗之事,武夫悍卒,非有劳伐可以邀其上之人,然皆不得休息闲居无用之兵者,其意以为天子出戍也。
是故美衣丰食,开府库,辇金帛,若有所负,一逆其意,则欲群起噪呼,此何为者也。
天下一家,且数十百年矣。
民之戴君,至于海隅无以异于畿甸,亦不必举疑四方之兵而专信禁兵也。
曩者蜀之有均贼,与近岁贝州之乱,未必禁兵致之。
臣愚以为郡县士兵可以渐训而阴夺其权,则禁兵可以渐省而无用
天下武健岂有常所哉?
山川之所习,风气之所咻,四方之民一也。
昔者战国尝用之矣。
人之怯懦吴人短小,皆尝以抗衡上国,夫安得禁兵而用之。
今之土兵所以钝弊劣弱不振者,彼见郡县皆有禁兵,而待之异等是以自弃贱隶役夫之间,而将吏亦莫之训也。
禁兵可以渐省,而以其资粮益优郡县土兵,则彼固已欢欣踊跃出于意外,戴上之恩而愿效其力,又何遽不如禁兵耶?
土兵日以多,禁兵日以少,天子扈从捍城之外无所复用
如此,则内无屯聚仰给之费,而外迁徙供亿之劳,费之省者,又已过半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