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始皇汉宣李斯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五二
秦始皇时赵高有罪蒙毅按之当死,始皇赦而用之。
长子扶苏直谏,上怒,使监蒙恬兵于上郡
始皇东游会稽,并海走琅琊少子胡亥李斯、蒙赵高从。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及还,上崩。
李斯赵高矫诏胡亥,杀扶苏蒙恬、蒙,卒以亡秦
苏子曰:始皇天下轻重之势,使内外相形,以禁奸备乱者,可谓密矣。
蒙恬三十万人威震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帷幄谋臣,虽有,敢睥睨其间哉!
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
始皇之遣始皇病,太子未立,而去左右,皆不可以言智
然天之亡人国,其祸败必出于智所不及
圣人天下,不恃智以防乱,恃吾无致乱之道耳。
始皇致乱之道,在用赵高
阉尹之祸,如毒药猛兽未有不裂肝碎首者也。
书契以来,惟东汉吕彊、后唐承业二人号称良善岂可望一二于千万,以徼必亡之祸哉。
世主甘心不悔,如汉桓、灵唐肃、代,犹不足深怪
始皇、汉宣皆英主,亦湛于赵高恭、显之祸。
彼自以为聪明人杰也,奴仆薰腐之馀何能为,及其亡国乱朝,乃与庸主不异
吾故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主始皇、汉宣者。
或曰李斯始皇定天下不可不智
扶苏亲始皇子秦人戴之久矣
陈胜假其名,犹足以天下,而蒙恬持重在外,使二人不即受诛,而复请之,则斯、高无遗类矣。
之智而不虑此,何哉
苏子曰:呜呼,秦之失道有自来矣,岂独始皇之罪。
商鞅变法,以殊死轻典,以参夷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复请。
方其法之行也,求无不获,禁无不止以为尧舜而驾汤武矣。
及其出亡无所舍,然后为法之弊,夫岂独悔之,秦亦悔之矣。
荆轲之变,持兵熟视始皇环柱而走莫之救者,以秦法重故也。
李斯之立胡亥不复二人者,知法令之素行,而臣子不敢复请也。
二人不敢复请,亦知始皇鸷悍不可回也。
岂料其伪也哉
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孔子曰:「有一言可以终身之者,其恕矣乎」?
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奸,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
然其令行禁止,盖有不及商鞅者矣。
圣人终不以彼易此。
立信于徙木立威弃灰,刑其亲戚师傅,积威信之极。
以至始皇秦人视其君如雷鬼神不可测也。
古者公族有罪三宥然后寘刑。
至使矫杀太子不忌太子不敢请,则威信之过也。
故夫以法毒天下者,未有不反中其身及其子孙者也。
武、始皇,皆果于杀者也。
故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如戾太子之悍,则宁反而不诉。
知诉之必不察也。
戾太子岂欲反者哉,计出于无聊也。
故为二君之子者,有死与反而已
李斯之智,盖足以扶苏之必不反也。
吾又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主之果于杀者(《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又见《皇朝文鉴》卷九八,《观澜文集》乙集卷八,《文章轨范》卷三,《文章类选》卷一一,《文编》卷二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九五,《名世文宗》卷二六,《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一六五。)
者:原缺,据郎本补。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