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乐毅论106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九、《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历代名贤确论》卷三○、《文章类选》卷一一、《文编》卷三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自知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
自知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
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
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
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
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
故夫可以得天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
范蠡留侯,虽非汤、武之佐,然亦可谓刚毅果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为者也。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
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
二人者,以为区区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
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而已矣。
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
其所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
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得行乐毅终亦必败
何者
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
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
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
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
乐毅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
夫以齐人湣王之暴,乐毅茍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
柰何以百万之师,相持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
战国时,兵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
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