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蔡省主论放欠书106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一、《苏文忠公全集》卷四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轼于门下踪迹绝疏。
私自揆度,亦似见知明公者。
寻常因缘,固不敢造次致书,今既有所欲言,而又默默拘于流俗人之议,以为迹疏不当干说则是明公亦如凡人拘于疏密之分者,窃以为不然,故辄有所言不顾,惟少留听。
轼于府中,实掌理欠
自今麦熟以来,日与小民鞭笞锁系,与县官日得千百钱,固不敢惮也。
彼实侵盗欺官,而不以时偿,虽日挞无愧
其间有甚足悲者。
管押竹木风水之所漂;
主持粮斛岁久之所坏;
布帛恶弱,估剥以为亏官;
糟滓溃烂,纽计以为实欠;
或未输之赃,责于当时主典之吏;
败折之课,均于保任干系之家。
官吏上下举知非辜,而哀其不幸迫于条宪,势不得释。
朝廷深知无告也,是以每赦必及焉。
凡今之所追呼鞭挞日夜不得休息者,皆更数赦,远者六七赦矣。
其所以不得赦之状,则皆曰:吾无钱以与三司曹吏
以为不信,而考诸旧籍,则有事同而先释者矣。
曰:此有钱者也。
嗟夫天下之人以为言出而莫敢逆者,莫若天子诏书也。
诏书且已许之,而三司曹吏不许,是犹可忍邪?
伏惟明公在上,必不容此辈,故敢以告。
凡四十六条,二百二十五人,钱七万四百五十九千,粟米三千八百三十斛。
其馀炭铁器材木冗杂之物甚众。
皆经监司选吏详定灼然可放者,轼已具列闻于本府
府当以奏,奏且下三司,议者皆曰:「必不报,虽报,必无决然了绝之命」。
以为不然
往年韩中丞详定放欠,以为赦书所放,必待其家业荡尽以至于干系保人亦无孑遗可偿者,又当计赦后月以为放数。
如此所及甚少,不称天子一切宽贷之意。
自今无所隐欺者,一切除免不问其他
以此知今之所奏者,皆可放无疑也。
伏惟明公独断力行之,使此二百二十五家皆得归安糗,养其老幼日晏而起,吏不至门,以歌咏明公之德,亦使赦书不为言而无信者。
干冒威重,退增恐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