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滕甫西夏1081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三七、《黄氏日钞》卷六二、《鹤林玉露》乙编卷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大学衍义补》卷一四九、一五六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臣幼无学术,老不读书
每欲披竭愚忠,上补圣明万一,而肝肺枯涸,卒无可言
近者因病求医,偶悟一事,推之有政,似可施行,惟陛下财幸
近患积聚,医云:据病,当下一月而愈。
若不下,半年而愈。
中年以后一下一衰,积衰之患,终身之忧也。
私计之,终不以一月之快,而易终身之忧。
遂用其言,以善药磨治半年而愈,初不伤气体力益完。
因悟近日臣僚献言用兵西方皆是医人欲下一月而愈者也。
其势亦未必不成,然终非臣子爱君父欲出万全之道也。
陛下圣明,将贤士勇,何往不克,而臣尚以为万全者。
俗言彭祖观井自系大木之上,以车轮覆井而后敢观。
此言虽鄙而切于事。
陛下爱民忧国非特彭祖爱身
而兵者凶器,动有存亡,其陷人可畏有甚于井。
故臣陛下用兵,如彭祖观井然后得也
臣窃观善用兵者,莫如曹操
破灭袁氏,最有巧思
请试为陛下论之。
袁绍十倍之众,大败官渡仅以身免
歛兵不追者,何也?
所以而乱其国也。
归国益骄,忠贤就戮嫡庶并争不及八年,而袁氏无遗种矣。
向使急之,未可一举荡灭,若惧而修政,用田丰而立袁谭,则成败未可知也。
其后北征乌丸,讨袁尚袁熙辽东,或劝遂平之。
曰:「彼素畏等。
吾今急之则合,缓之则自相图
其势然也」。
引兵还。
曰:「吾方使公孙康斩送其首」。
已而果然
者,可谓巧于灭国矣。
灭国大事也。
不可以速。
譬如小儿毁齿,以渐摇撼之,则齿脱而小儿不知
若不以渐,一拔而得齿,则毁齿可以杀儿。
故臣陛下之取西夏,如曹操之取袁氏也。
方元昊强时,谋臣猛将,尽其智力十年不敢近。
今者主弱臣强,其国内乱。
陛下使偏师一出,已斩名王,虏伪公主,筑兰、会等州,此真千载一时,天以此贼授陛下也。
兵法有之:同舟而遇风,则吴越相救,如左右手
秉常虽为母族所篡,以意度之,其世家大族,亦未肯俯首连臂为此族用也。
今乃合而为一坚壁清野以抗王师如左右手
此正同舟遇风之势也,法当缓之。
今天威已震,臣愿陛下选用大臣宿将素为贼所畏服者,使兼帅五路
重兵境上,号称百万,蒐乘补卒,牛酒日至
金鼓之声,闻于数百里间,外为必讨之势,而实不出境
多出金帛,遣间使辩士离坏其党与
下令曰:「尺土吾不爱,一民不有也。
其有能以地与众降者,即以封之。
有敢攘其地、掠其人者,皆斩」。
不出一年,必有权均力敌自相疑者。
人情不远,各欲求全,及王师之未出,争为先降,以邀重赏
陛下因而分裂之,即用酋豪,命以爵秩棋布错峙务使相仇,如汉封呼韩邪西域故事
不过要害处筑一城,屯数千人,置一将以护诸部,可使数百年面内保境不烦城守馈运岂非万全至计哉?
臣愿陛下断之于中,深虑远计之。
夫人自为计与为人主计不同
人臣攘地首虏无以为功;
陛下计,惟天下安、社稷固否耳。
陛下神圣冠古动容举意皆是功德
但能措太山之安,与天地等寿,则竹帛不可胜纪,而不足过也。
议者不知出此,争欲急于功名履危犯难,以劳圣虑,臣窃不取
古人有言:「省功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
刘洎唐太宗曰:「皇天以不言为贵,圣人以不言为德。
老子大辩若讷庄子至道无文
且多记则损心多言则耗气,心气内损,形神外劳,初虽不觉,后必为累。
须为社稷自爱」。
人臣爱君未有深至者也。
窃慕之。
谪守在外不当妄言,然自念旧臣,譬之老马,虽筋力已衰,不堪致远,而经涉险阻粗识道路,惟陛下哀悯其愚而怜其意。
不胜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