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与张江东论事 宋 · 吴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七、《皇朝文鉴》卷一二○
昨日辱谕以欲敦遣王安国而有所不可者,试为阁下评之。
窃以安国江西人,而其父乃葬江东
今之应进士科举,皆以坟墓为据,使安国江东应举无有不可岂有可以应举不可以敦遣哉?
安国未尝身居江西,其应举则在淮南开封府
纵使江西举之,亦不过按虚籍耳,非安国身居江西,其在江西应举也。
阁下又谓近人多举安国,今更从而举之,则为诡随,且必取笑,此又失之矣。
自昔称贤,如、扬、韩之属,前人已诵之矣,而今人又从而诵之,虽阁下亦晓夜与今人同诵也,然未尝阁下诡随取笑为疑焉。
昔之贤乎,其已死矣,与人同诵而不疑
方今生在之贤,则疑而不敢与人同举则是阁下勇于诵死贤而怯于举生贤也。
人之好贤,死生如一
今诵死则勇,而举生则怯,则是凡谓贤者,特利于死后而不利于生在时也;
特可俟其死后论以为美谈,而不可及其生在时举以为实用也。
何谓哉?
阁下计者,问安国贤不贤尔,不当问其曾有人举也。
不知阁下安国果贤耶,果不贤耶?
不贤,则阁下自不当议之;
以为贤,阁下之举,是举贤也。
夫举贤则贤者尽喜,既尽喜矣,尚安有笑?
则笑者必是不贤也。
苟得贤者喜矣,尚何暇不贤者笑哉?
贤者则不贤者笑,又理适然也。
古之人见一善争先为之,惟恐在后,未闻有虑取笑而止者。
如使善人作一必先不贤笑,则仆恐善人有见善而不为者矣。
安国之名,其著者久,非是近人举时天下不知,及举然后始知也。
然则安国之贤不发自近人,而阁下何以诡随取笑为疑哉?
前世举贤未必出于一夫之口,必也甲既唱之,乙从而和焉;
乙已和之,而丙又从而唱焉。
并力举之,然后庶乎人始见信而见用也。
今则不然,甲既唱,而乙与丙曰「吾恐诡随取笑」,则贤者老死岩穴之中,而人主宰相不开不悟庙堂之上矣。
阁下裁之。
孝宗之于安国相爱最厚,阁下所知也。
孝宗不以私党自嫌者,犹前志也。
阁下之爱孝宗,亦可谓深矣,傥事有秋毫于不义而固劝阁下使为之,则孝宗之罪何诛?
明察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