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重卦之人 宋 · 金君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六
孔颖达曰:「重卦之人,凡有四说王辅嗣以为伏牺郑康成之徒以为神农孙盛以为夏禹史迁以为文王
其言夏禹文王卦者,按《系辞》,神农之时,已有『盖取诸《益》与《噬嗑》』,以此论之,不攻自破
其言神农重卦,亦未为得。
今以诸文验之,案《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生蓍』。
凡言作者创造之谓;
神农已后便是述修不可谓之作也。
幽赞,谓伏牺矣」。
又引《下系》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益』》。
象《夬》卦而造书契伏牺书契,则有《夬》矣。
故今辅嗣伏牺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为得其实」。
君卿谨按扬雄作《解难》,其辞曰:「伏牺之作《易》也,绵络天地,经以八卦文王六爻孔子错其象而彖其辞,然后天地之藏,定万物之基。」又《法言述文王之渊懿,曰:「重《易》六爻不亦渊乎!」司马迁云:「伏牺纯厚,作《易》八卦。」又云:「西伯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班固亦云:「商周之际,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诸侯顺命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安国云:「伏牺氏王天下也,始画八卦。」又《系辞》云:「包牺氏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此经据灼然矣。辅嗣独摈诸家之说,孔颖达从而解之,殊不达系辞》之大义。妄引「盖取诸《益》」之说,惑之甚矣。夫《易》曰:「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矣。」则是两仪定位,虽未有《易》之书,而《易》之道已著矣。若文王之前,虽卦象备列,而古先圣人顺天地之道与物之宜,以垂立教,而得乎《易》之道,与卦义相契合者,已多矣。岂须先观卦象而后有为乎?原《系辞》之意,盖谓若神农耒耜,得《易》《益》卦之义,若黄帝弧矢,得《易》《暌》卦之象也。如曰不然,且《系辞》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盖取诸《益》。」夫书契之作,始于伏牺,如颖达之见,则是未有书契之时,已先有此《夬》卦,后因观象作为书契何不思之甚也。又颖达既以文王为卦辞、周公爻辞为然,如曰伏牺之时已重卦则是但有六十四卦之名,卒无一言以明卦义,安所垂世立教哉?颖达又以《说卦》有作《易》重之文,谓非伏牺不得云作《易》。且伏牺八卦至于文王重之,而《易》道始成。故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易》之兴也,其当商之末、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之事耶?」此其文王作《易》之明验岂得谓非伏牺不得云作也。君卿以为伏牺八卦文王重而为六十四,复系之卦辞;周公文王之志,又系之爻辞仲尼赞而为《彖》、《象》、《文言》,为得其实两汉大儒扬雄司马迁孔安国班固,据《系辞伏牺始作八卦之文,断然无疑矣。(《金氏文集》卷下。)/「重卦之人」以下原与上篇紧接。按此下文义与上文了不相属。细审其文,此「重卦之人」乃另一篇之题,与上篇《传易之家》正为姊妹之篇。盖《永乐大典》连抄,题与文混淆不清四库馆臣辑出时又未能分辨以致此误,今为析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