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除授当经二府熙宁九年正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七、《大学衍义补》卷一二○、《经世八编》卷一九二、《右编》卷八
臣伏近日赵卨安南招讨使李宪为之副,外议纷纷,皆云不自二府,此虽陛下择才之明,亦必与大臣商议
又曰,陈请不经二府,径批圣语招讨司
此果有之乎?
是非之间,臣未易臆决风传之事,或难尽信。
然若无其由,安得此语?
臣职居风,义不可隐,茍有闻见,宜以悉陈。
臣窃以人君之职在知言,以言任人,既难偏用,则先参验平日素行,又考察其今日之所能。
凡所行所已先参考,则曰功曰效,从可类求
自小官而至大吏,自大吏而至大臣及夫参预政机,与图枢要,任既重矣,察亦至矣。
故古之知治之君,不以大臣嘉谋,以择大臣重事
若夫不足以人君之心,行不足以天下之众,所措乖戾所为谄邪,则敷告外廷,去之可也
至于使居其职,而不责以所任之事,使充其位,而不责以所行之言;
内计定而外得以转移近习进而辅政之语得以侵夺
文符直行而不领属公府,或论议阴进不关决于枢廷
灭裂纪纲,何莫由此!
朝廷以为事之大者必须佥谋,已令大臣详论,事之小者不欲迂滞,祇使小臣开陈
或患其宛转虚有留难,或以其迫急不暇详问
王言之出,尤在谨微其初,小不留神其后遂为故事
某日某事稍系政经,已尝不下二府
某日某事不系国体何缘关外司。
便疾一时,忘几微后日一启其渐,寖难改更
况于边廷休戚至重。
命大臣者,所以同安危而系休戚者也。
至烦莫若边琐,至重莫若将臣,而有不预焉,则大臣之能知其任者必皆自疑,莫敢安其处矣;
不敢安其处,则同心同德义亏矣。
大臣罢软者必曰,势位已极矣,上已为之,而又以力争,则获专权之咎矣。
大臣不胜其任者,必曰,此出于圣旨,我何预哉!
与其能者为自疑之端,不才者为容身之地,积此而往,岂国家之利邪!
而又君逸臣劳,势自当尔;
主忧臣辱,事皆固然
未有宵旰于上,而使臣燕安于其官;
忧劳于中,而使臣恬然于其下者也。
不必远引古今,以国朝言之。
章圣皇帝责谓李穆:「天旱如此盈车载俸,于汝安乎」?
可谓能知责辅弼之方矣。
太祖王著醉于玉堂,而悉逐御史,此可谓能责弹劾之臣矣。
盖平日不侵其所职,则后日可责以有成
臣伏近世朝廷所以臣下者至轻,群臣所以自任其责者尤鲜。
二府侵夺寺监之职,寺监外任监司之职,监司州县之职。
方今之弊在所革除岂可相承
上下如此,则恐权纲一紊,拯之则难。
臣欲乞除命大臣台谏之外,事无巨细,非经二府不得施行
其乞不下两府者悉传以法。
大臣或可疑,若不堪其任者,速令罢免
二府之论或有异同陛下总揽其成,裁断可而后行,庶尽王容下之美,大臣无诿上之咎,人人自任其责,君臣之间各尽其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