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宰相以礼去者可以复用元祐三年四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四八、《皇朝文鉴》卷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一、《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二八、《右编》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臣伏陛下眷遇大臣极其恩礼不忍闻其过恶,轻夺其位,使伤其进退之名,所以委曲容覆,真有天地之赐。
大臣者,何以陛下之深仁乎!
祖宗之时,宰相率二三年以礼去;
今之宰相,率二三年以罪去。
礼去者顾义重,虽有功而必去;
罪去者顾利重,非有罪则不去。
以礼去者可以复用,以罪去者不可以再来
祖宗大臣,皆以名节自重一举动必存大体,必副人望不敢专宠禄以自爱不敢权势自强,日思以得罪为忧,以妨贤为惧,故率二三年自引避位
朝廷褒答,自有恩数,其优者为使相其次犹须超进数官,为大学士
在位也,名益重,望益高,眷益厚。
一旦复用,则中外之民,莫不以为宜,皆为朝廷助喜,此所以朝廷重也。
其间亦时有贪鄙之人,当去而不去,以固位恋禄,清议已不容矣。
以之招致人言,暴著过恶从而罢遣之。
不过谏官一御史论之,则已不能安矣,如台合攻连击者众,则终身不得复用
故以礼去者多,以罪去者少。
大臣既已法,小臣从而廉,士大夫化之,皆磨励振洁,以节操相高。
风俗纯美由此道也。
比年以来大臣皆以窃禄偷安为计,寖以成风
虽有大过,犹巧自掩盖,恐其失位
一二人言之,不知求去;
台谏官共言之,又不肯去。
至于纷纷不已,上不能止其言,竟出其章疏,然后请退圣恩因而听之。
公议为之鄙薄,私友为之叹惜
丧其节守,败其名誉,冒其过咎,终以疏绝
朝廷虽以乏人而欲用之,疑其奸心不测,畏其清议不容,卒不敢用。
既以有罪不可复用,必用其以次者,安得人材众多而为用乎?
朝廷将无人可用矣,此不可不思也。
祖宗之时,辅相之材非不多也,然而进者必以其贤,退者必以其礼,去而复来,所以用之不足也。
臣近尝建言,乞陛下吕大防以自请罢相位者,正为如此
若蒙陛下吕大防令以礼去,不唯大防得其进退之道,且掩覆罪状不为臣言之所指擿不为公议所不容,使之养望于外,它日用之,必无敢议者。
设有议者,其迹以无罪而去,陛下主张之,无累知人之明矣。
是于大防真有天地之赐,足称陛下眷礼本意也。
非独以安大防也,又以示后来之人,皆思以礼去位而渐以名节自重,如祖宗大臣也,朝廷由是尊矣。
伏望圣慈,以安危为计,治乱为念,以养大臣之誉望为意,以励󲦤绅之廉隅为术,保全大防今日之去,存全大防它日之用,兢谢旱烈之谴,销厌愁怨之气,上敬天道下顺民心,中不失君臣之恩,一举三善得,岂不美欤?
伏惟圣神采纳天下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