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晁错愚论 北宋 · 韦骧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七七、《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
或问扬雄之愚晁错过矣。
曰:不然
然则矣乎
曰:忠矣。
何以谓之愚也?
曰:忠不胜于愚,此所以谓之愚也。
或者请卒其说,蒙曰:所以者一,所以者四。
一忠于国,未为必死之道,而蹈其四愚,适足以杀其躯矣。
使四者化一而为智,则岂亡乎哉
不能是,持区区不完之忠,昧于不智,身被重戮而于国家锱铢之助,是忠不胜于愚矣。
则扬氏愚之,非过也。
是时诸侯骄横,而不避众怨,请因过以诸侯之地,此其所以为忠也。
备位三公,为景帝所信,知有弊事,不务晦迹以渐治,招权怙宠更变法令,使四方侧目议论朝廷
至于乃父之亲且爱,尚犹指天忿言,知祸之将及,遂仰药以逝,而安然不以为非,此愚之一也。
七国奋臂磨牙而起,类以诛错为名,而不请将兵行为决胜之计,乃欲主上亲征,而己幸居守,使上心不独难之,而遂以疑,故袁盎说得行焉,此愚之二也。
方在帝所调算兵食,而素为所怨,以閒废之身,因人召对不能一言以自伸,以感动人主须臾之思,此愚之三也。
相于吴矣,使吏察多受濞财,至废为庶人,及吴楚状闻知罪久于吴,当通知谋势,而蔽匿不陈,不能即治之,而沮谋于丞史
既沮而漏,则太阿之柄矣,此愚之四也。
四者兼溺之,不能照其一端,虽有建议之忠,故无救东市之祸也。
或曰之死,殆死国也,能死国矣,其又可谓之愚邪?
曰:君子之于命也,有轻如蒂芥,有重如丘山
己在而国必危,己亡而国必安,死焉可也
己存而国未必危,己亡而国未必安,其死何为哉?
立威在己,而不知市怨天下
知阴欲即人,而不知人亦即之;
知避险自固,而不知艰危君父不系国之安危而衔刃都市,陷无名之死其与匹夫匹妇自经沟渎也亦奚以异?
死国者当如是乎?
其谓之愚非过也。
《诗》不云乎:「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或曰晁错而为愚,则后之人岂复有不顾躯而为国立谋者乎?
若忠也,殆不可为矣。
曰:不为晁错之愚则忠可为矣,如蹑其愚,虽忠乌用哉!
之忠,忠于始议,及其迫也,则请以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
忠者之守固如是其易变乎?
曰:晁错之愚,既闻其说矣,敢问袁盎非罪欤?
曰:匿奸嫁祸,终亦见杀,此罪之尤也,乌足道哉!
若夫汉景之不昭,其亦不能万世之议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