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秋传序崇宁二年四月1103年4月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五、《河南程氏文集》卷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二、《古文集成》卷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息,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道立天道成,地道平。
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
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子丑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
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已
事之谬,秦至以建亥为正;
道之悖,汉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
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百王不易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无疑百世以俟圣人不惑者也。
先儒之《传》曰:「游、夏不能赞一辞」。
不待赞也,言不能于斯耳。
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
「行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
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大法则不知也。
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
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为难知也。
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
夫观百物然后化工之神;
聚众材,然后作室之用。
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用心,非上智不能也。
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也。
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尚可以法三代之治。
自秦而下,其学不传
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
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
宋崇宁二年癸未四月乙亥伊川程颐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