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师说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上古之书,既已汩没,其它治具,不可稽见。
而五帝之学,求诸传记,间或见之。
夏、商之书,虽号残缺,然学亦有名法。
周则大备,故其施设炳然彰白。
若然,帝王之于治目,他虽世有取舍,于学则未闻或废也。
岂非君师云者,两立不可一蹶耶?
夫惟至治之世,其措民各有本而次第之,以及其化,故地各井而民自食其业,虽有士农工商之异,未尝不力而食,因其资给,然后绳其游惰,澄其淫邪,锄其强梗,其治略以定矣。
然犹乡遂有庠序之教,家国有塾学之设,自世子以及卿大夫士之子皆入学,为之师以论其道,为之保以诏其业。
示之知、仁、圣、义、忠、和,使相充扩,孝、友、睦、姻、任、恤,使相修饬,礼、乐、射、御、书、数,使相闻晓。
故其左右之闻,前后之观,不仁义则礼乐。
迨其淬磨渍渐之成,则入孝而出悌,尊尊而长长,然后取而置之民上,则君尽其所以为君,臣尽其所以为臣,卒无一背戾者,其出于学而存于师也。
道之衰微,迄于馀周,如担石之于将坠,其引缀未绝者,犹一线发。
继之暴秦,不扶而抑,遂至堕坏。
汉兴,宜大更制而财补缝之,故其俗无所防范,听民所为,卒放坏不至治。
然能郡县创孔子,立五经博士,置弟子徒员,策贤良,求经术,以对当时得失,于古虽未为善,而其风治遂号为平。
岂前世遗风馀化,渍染而未斩耶,抑民苦秦而功易见也?
当此之时,士犹能相尊师,故终汉世,传《诗》、《书》、《礼》、《易》、《春秋》而名家者,以百数十计。
晋、魏而下,寖以沈溺,更数十世,惟唐为近古,大抵财追齐汉治,而未能远过。
呜呼,何为而止此也!
夫天下之所以不治,患在不用儒。
汉、唐已来,例常任儒矣,卒不至甚治者,何也?
有儒名,有儒位,不儒用而然尔。
其弊在于学师不立而育贤无方。
圣人之道,不讲不明,士无根源而竞枝流,故不识所以治乱之本,而不知所以为儒之任,而又上之取之不以实而以言故也。
夫人所以能自诚而明者,非生而知,则出于教导之明而修习之至也。
如无为师,则天下之士,虽有强力向进之心,且何自而明又诚也?
夫天下之才力,训导而懋勉之,犹且患其秕窳。
故七十子身逢圣人而亲薰炙之,其闻与见,不为不至,犹且柴愚,参鲁,师僻,由谚,赐不受命而货殖,冉求为宰而赋粟倍。
又况后圣人数千载,其书残缺讹蠹,又资材下于数子,而欲听其自为,而不立学与师,犹其愿穫而顾不耕也。
如必待其自贤而取之,多见其稀阔不可俟也。
自周至唐,绵数千岁,其卓然取贤自名可以治国者,由孟轲韩愈,才四人。
是其力能扶持其教而竟不之用者,所以历年已远,人出甚少也。
如其多,则或用之矣。
茍患其少,无如广学而树师,续其所不长,擢其所未高,使知所以为治,而识所以救乱,然后名闻而实取之,则庶矣。
天下之师绝久矣,今之名门徒教组刺章句,希望科第而已。
昔者子路使子羔宰,子曰:「贼夫人之子」。
今贼人者皆是,是皆取戾于孔子者耳。
恶得为人师,恶得为人师?
按:《广陵先生文集》卷一二。又见《皇朝文鉴》卷一○八,《经济类编》卷八三,《古文渊鉴》卷五六,《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卷七、学行典卷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