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庙试九叙惟歌论1057年 北宋 · 程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五、《河南程氏文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论曰:民受天地之中而生者也。
水火金木土谷民所赖而生者也。
树之君,使修举其所赖而养之者也。
修之有道,行之有节
上焉天顺之,下焉民乐之正德焉,利用焉,厚生焉,此其所秉统持正而制天下之命者也。
在《书》禹之《谟》曰:「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其指言是也
舜、禹明其道,圣也,后世不及焉;
功也,万世所利焉。
宜其事有次叙,而民歌乐之也。
噫!
舜之君,禹之臣,其歌之之民,日闻其道,日被其泽,其见而知之,或言或歌可矣。
今去圣久远,踰数千祀然可覆而举之者,何也?
得非一于道乎?
道之大原在于经,经为道,其发明天地之秘,形容圣人之心,一也。
然当推本夫明其次,著其迹者言之。
在《洪范》之九章一曰五行,次二曰五事,统之以大中,终之以福极,圣人之道,其见于是乎
五行者天之道也,五事者人之道也。
人事而致天道,此王者所以治也
五事修,五行叙,则其生材也美焉,阜焉,民居其中,享其利而安焉岂非皇极道用而致乎?
五材之生,天也,非人也。
五事之修,人也,非天也。
虽然五事正,则五材自然得其性矣。
是则天之道,亦王者所为也。
王者既修五事而致五材,则又举正德之教而率之,明利用之源而阜之,开厚生之道而养之五行协于上,六府利于下,三事举于中。
修焉,其功之叙也;
和焉,其德之行也。
如是,则民浩浩然,于于然,驩娱于下而歌颂其政矣。
或曰:子之言五行然矣,然六府之兼乎谷,何也?
答曰:五行,气也;
五材,形也。
君之所致者气也,民之所用者形也。
五气既叙,五材既丰,民并用焉。
然谷者,民之所生也,不可一日无之,此六府所以兼谷也。
要其本,则五气之生而已,夫何惑焉?
窃原《春秋》之文,求圣人之志,火之书者十一,大水之书者七,不雨之书者九,大旱之书者二,无麦苗、大无麦禾之书者各一。
盖言五行失其序,则六府失其宜。
物失其宜,则尚何次叙之有乎?
民失其所,则尚何歌咏之有乎?
可以圣人之心,重时政而谨民事勤勤如是也。
由是言之,则舜之德其至也。
地平天成矣,万世永赖矣,其民陶其教,遂其生,九功之德皆歌之矣。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其终之之道也,道是而已矣。
或问行于后者何如
曰:五事本也,谨而明之;
六府外也,时而治之。
教之以德,节之以政。
古之五正各司其方,可复也。
周之六官各主其事,可用也。
此其略也,其道则具于经矣。
推而明之,勤而修之,是亦舜之政也,夫何远哉?
力行何如尔。
谨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