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魏论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三、《圣宋文选全集》卷一九
孟轲言:「王道之常,贱利而本仁义」。
当世诸侯皆谓之阔疏而后学者或疑其为空说以示训。
尝窃观之:先钝而后利,王之易者,莫若仁义之为用。
小利大拙,力殚而功少,名败而实从之者,莫弊于权谋也。
周既亡,而秦能一天下之诸侯
秦之乱,高祖起兵,才五战天下定于汉。
西汉之业为莽所盗者十二载,而世祖兴。
世祖之兴三年而后东汉
高、光建业一何其易也!
基宇一何其宏大也
传之子孙,又何其长也!
东汉之乱,豪杰据国而虎争善用兵者,莫过于魏武
建安之元,始迎献帝以入于许,自是中国之权归于曹氏,官赏兵刑、纪纲号令莫不自曹氏出,汉帝挈挈守空器而已
于时取之之易,若拔一毫然而天下之势,故不敢取用天子礼乐者,凡二十五年,而身终北面
及丕受献祚,四方之君者三,魏一再传,而其政已为司马所有
魏武建业一何其难也,基宇一何其狭也!
之子一何其弗永也!
岂谓魏武用兵不及高、光耶?
谓天之意不欲天下之亟定于曹氏耶?
用兵不及高、光,则魏武兵矣;
谓天之意不欲天下之亟定,则天下之厌乱不为久矣
难易小大长短不相若也如此
以谓天下大物也,不可以诡谲服,不可以威力御,有伪而霸,无伪而王;
有伪而享国无伪而享天下
高祖世祖所以兴,虽褰裳奋剑,驰逐得之,然皆有仁义资、忠厚之量,故人心易一,数载而成。
大业已成,而天下定于,不复摇动
魏武不然,其治身、其任臣、其使民、其取天下一本诡谲威力无复锱铢仁义忠厚之实,是以孔融杨修诛死不肯臣,荀彧感恨喑噎而毙,天下义士云长之徒,掉臂而徐去,管宁之属,浮海而避之,惟得巧诈之士而与之共国竞竞焉忧窃发之变。
故虽虏张绣、走二袁、擒吕布、馘高干戎旗北指乌丸蹋顿为之破,兵锋西向而宜、堪、起、遂为之平,有智者莫不惮,有力者莫不屈,兵彊战胜天下益疑之,思与之为敌。
用力勤于二汉,而土分于吴、蜀
垂业至于二世,而运夺于宣、景。
何哉
失之于险害刻薄,而不以仁义忠厚天下也。
人之形可劫而人之心不可劫,人之财可掠而取而人之心不可掠而取,天下之土可以彊而兼而天下之心不可以彊而兼。
迅疾不让,怒若风火者,虽速必缓;
欺其人而得之者,虽得必失。
得民之心者,不欲有民而民必归之。
大国之贾,出其货财贸易廛市,持之以信、守之以廉,意思闲缓,如不欲多得者,故利之归也愈厚,其为富也必久。
贪贾者,持筹变化罔利寇攘,人由是莫敢与之贾,以至于饥而死。
孟子曰:「茍行仁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魏武何知焉?
孔明之为蜀,先以仁义治其国,后以仁义之声动天下,三州举土以归于我,而辄不取是以一举而魏之君臣相聚而忧。
当是之时,民心已去汉,以孔明仁义之才,挟备而自为,亦可以有所立,天下之未归蜀者,特须时耳。
孔明不幸,功未成而且死,使孔明不死,魏、吴其一而为刘蜀乎?
孝明区区焉能抗之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