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东京永安禅院敕赐圣智元殿记 北宋 · 沈括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一、《长兴集》卷二三
道不可见古人以谓强名之。
物之所由非所止者,道也。
止则非道以此名乎所不能名者,故道为刍车,名为寓马
佛者名其身且三:以体言则曰法身,以智言则曰报身,以用言则曰化身
刍车之行,寓马之步,体也。
照起则智现,事接则用生,此名之分也。
庆历中,佛之徒宗泽刻像佛于成都之西永安禅院,辟广殿以居之,为敷莲千房以妥大像。
复为莲英千苞出于房间,房别一佛赩。
千苞皆佛也,而摄于一像,是所谓卢舍那者,始名其殿曰「千佛」。
千佛报身所生,而所谓化身者也。
今夫所谓卢舍那者,千佛所自生而以智名者。
所以作圣,而圣者化之积也。
于是改赐其名曰「崇圣智元之殿」,而上亲御飞白字以严其榜。
佛之名体密妙难迹,非上圣超悟境、昭等融,孰能控搏无形,写之毫素一言所标而显三身差别之慧,办十万调御之雄照者哉?
观夫妙相凝湛神笔飞焕,日月之光郁蟠于櫋栌之间。
神耀相宣,群饰严翼,至者赫然若有监其上,有临其左右
一望璙章,而卢舍那之身具;
环视众色,而千百亿之身圆。
非由内出不自外铄,不堕诸见而见。
以此期乎历阶趋隅以瞻夫表揭者,是不可以无志也。
微臣瞻仰圣制,以偈赞曰:
具足无畏天人师,大毗卢海不思议
妙湛圆澄离诸量,一念不动遍千万。
芬陀一叶释迦众生差别之所现。
无作光明法界,是明诸佛大报身。
因陀罗不可睹,要假名言显实际
我此见佛清净眼,因智元故发妙明
非内非外及中闾,文字相空获自性
前圣后圣严此殿,是故殿最吉祥
是像非像真非真,一萨婆若等无二
不堕诸见见真像,如金刚山坐道场
一毫光相施伽沙,尽诸有得无漏。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