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栾宗颜字 北宋 · 蒲宗孟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七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九
圣人之道,有以一言而可尽者,中而已矣。
六经之书,皆中之说也,求合圣人,必归于中。
中之道,如人之立焉,立于东,西方为远,其近者东也;
立于南,北方为远,其近者南也。
求其均,而四方少差者,合于中为至焉。
中之道不远于人,然而常远之;
中之用不难其举,然而人常难之。
非中之难也,人不胜其力也,情与欲汩之也。
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莫不中庸之可蹈也,鲜能行于世也。
甚哉,此道之重也!
昔者孔子门人为多,其能举而用者独闻有颜氏而已
颜氏之于中庸,非自得而自诚也,好学而后至,博求而后明,得一善而拳拳服膺
使其不失死,且以至六七十,则圣人安有不幸」之叹哉!
颜子好学不惟口诵臆记而得之,盖亦充之于心,复之于性,好之而不厌乐之不倦,知之而不忘,行之而不息如是而已矣。
及其久也,怒而不迁于人,过而不贰于心,望圣人若不辽远
孔子在《易》之《系》,独推其德,以当复之说,以为颜氏之子其殆庶几
则不颜子者,何止游、夏之徒也。
游、夏之徒,日月至焉而已矣,求其淳深浑恢,肆而不失,固而得其源,安而由其途,喜怒死生一平于心,而无所动焉者,皆若不彷佛颜氏一二。
将仕郎栾君名宗颜旧字公哲,属予以更之。
余字之曰「几复」,又摅其馀以告之,而为之言曰:颜氏之学,皆复而得之者也。
子能宗乎颜氏子矣,又能予颜氏子几而复之,则吾道不待颜而皆可进焉。
道进于内而不自改,性充于情而不自迁,诚之于心而不自惑,移之于事而不自乱,子为君子儒矣。
不改则不惑,不迁则不乱,不乱不惑者,性与道两立而充之也。
果能此道矣,虽柔必强,虽愚必明,况栾君之特然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