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复河说元祐三年 北宋 · 徐积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七、《节孝集》卷二八、同治《淮安艺文志》卷二、《淮郡文献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江苏省淮安市
河为中国之忧久矣
古之时,洪水泛滥中国,而河之害为甚
故禹于河,其力最劳,其功最大。
故导河自河关、历龙门华阴底柱洛、汭至于大伾,又离二渠以杀其溢。
一出贝丘西南,其一漯川是也
济水至于大陆,乃播为九河,以分其势。
导之北行至于海滨然后合而为一,谓之逆河,注之于海。
地势坤,倾于东北者也。
河出昆崙,经于中国,注于渤海,是其势所从来者高矣
顾其势湍急猛悍如此,行之地中则可,行之地上则是水之性,张水之势,而肆其暴者也。
从而堤防堙塞之计,则筑垣而居水者也,徒迫限其势而激其怒尔。
故禹导河必于山足高地,或凿山,或穿地,使水行其中
乘高地而入于海,因高以为之势,因大地以为之防,因渤海以为之壑。
其所顺水之性、制水之势,其道何如
其道万世之道也。
其法何如
其法万世之法也。
决溢之患息,而中国之忧去。
功施乎三代,而无不赖其利矣。
非圣人之知乎?
谨案禹之治水疏河浚川未尝堤防堙塞之义,故鲧治而绩用不成
班固谓禹堙洪水岂不谬哉!
堤防堙塞,盖起于战国
战国之时,不仁者茍于利己壅防众川,而遗害邻国,故齐与赵、魏以河为境,赵、魏滨山,齐地卑下,齐乃筑堤去河二十五里。
诸侯之国引河溉田,茍简一时之利,而禹之故道浸徙不复
汉兴三十馀年,乃有河决之患。
至武帝元光中河决瓠子南注钜野,通于淮、泗,数塞数坏。
当此之时,去古未远,承文、景之盛,求九河之道,复先王之法,岂不易哉!
乃以二十年之忧,二十年之劳,卒为堤防堙塞之计而已
虽复其渠,终不免决溢之患。
遂令随其地势东渐于海,使水行地上,而堤防竟作,遗害后世矣。
呜呼堤塞何为乎哉
上塞则下决矣,南塞北决矣,今日明日复决矣,今年明年复决矣。
此岂水之也哉
其势使然也。
今滨河郡县岁治堤,其费不下万计
及其大决,则所残无数
其小决,亦不免伤人禾稼坏人屋庐杀人性命
戍卒闻戍河之命,必与其家聚哭,及其行,则父母妻子送之于道路以为生死之诀。
岂不痛哉!
战国时堤防去国十里,以两堤相去则是不下五十里。
水势尚得往还,而不至迫隘不至大暴。
今之堤防近者数百步,远者不过数里,故其势迫隘不得息决矣。
长河之滨,浩然之事,积斗筲之土,以为禦捍之具,是何异捧土而塞尾闾,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为今之计莫若先王之法,求索九河故道而穿之。
命通古今贤知之士,不以爵位高下典领之,命善计强干之臣以佐其事,召募天下通知水利疏河浚川吏民之能者,以充其使令
乃过钜鹿,由平原渤海行视故道,计其道里与其年月,商其功徒,与其财费,计定然举事
此功一成万世无患矣。
难者将曰:「财费不便」。
蒙对曰:复故道亦费,不复故道亦费,复故道其费大而有限不复故道其费少而无穷
与其无穷之费,孰若有限之费哉!
与其万世无穷之害,孰若万世无穷之利哉!
亦可以道而图之尔。
唐肃宗之初安史之乱两京河东河朔,其用兵一切之费,尽出于江淮
然而江淮之积,常有羡馀,而民亡怨嗟者,用得其人尔。
今天下西有巴蜀之饶,南有江淮之富,中有帑藏之积。
诚能任使得其人,明于利害不为苛细者使领其事,又使得自举其类而佐之,则事无不济矣。
难者将曰:「民力不便」。
蒙将对曰:今滨河郡邑苦于水患甚于疾病
若闻朝廷兴利除害如此,孰不手舞足蹈而乐闻其事哉!
所谓佚道使民,虽劳无怨者也。
朝廷设法,将有以其所劳,示信于民,民孰不从而信之?
非不爱其民也,然而以地之形势必须九河爱民者孰大于是
朝廷爱民之意深,可先命温恭谨厚有古人之道者,使行郡邑,就其父老,明其利害而告之,且慰安其意。
然后人人相告以朝廷爱民本意也。
难者将曰:「当水之冲,必徙其民,不便」。
蒙将对曰:朝廷设法其所徙之民。
其间伤民之田庐朝廷设法以偿之。
又乾数郡河地,必得美田不下数十万顷,亦足以偿其民矣。
民得水患,其始既得所资,其卒又得美田,则所苦于民者,迁徙之劳尔。
商之时,自汤至于盘庚,凡五迁其都,民之劳又有甚于此矣。
圣人将有所为不以小害妨大利不以一时万世
故将益之,不能无损之。
然而所损者小,而所益者大也
商鞅小人,坏先王之法,行暴君之政,以毒天下之民,而遗害万世
当时之人,孰不苦其法,沮其事哉!
然而卒能行之者,以其必行之也。
而况天下广居,履天下正位,复先王故法,兴天下大利,去万世大害有何不可哉!
然而必行之,则必行矣。
是故《蛊》之义贵乎刚,刚者必行之道也。
今天下无兵革之劳,无刑戮之暴,内无强擅命,外无方镇之患。
比于汉唐,犹为无事
至于晋、宋、齐、梁、魏之间,何足数哉!
故蒙尝以为:今之天下未可以视古,亦可谓之小康不惟九河而已也。
尽复先王之制,尽复先王之政,尽革历代之弊,正在此时也。
如其不足不能复其九,复其六七亦可也。
黄河之势,亦可分其十六七;
黄河之患,亦可去其十六七;
戍河之卒,亦可去其十六七;
治堤之费,亦可去其十六七。
大禹之后治河中策者也。
水之性,性于下者也。
治水水之道也。
《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孟子》亦曰:「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为政而因先王之道,智之事云耳」。
呜呼九河不可不复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