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究治(下)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一、《净德集》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四一
闻人主欲有为天下无所惮,则天下之事不足为也,然而名实之辨不可不察也。
天下之事而皆可以为则天莫不知其善治也后世莫不称其难能也。
天下之事举皆为之者,实也;
莫不知其善治,称其难能者,名也。
事有本末名实先后
近于实,末近于名;
实居其先,而名处其后也。
好实,则所务者本也,无意于名而名随之;
好名,则所逐者末也,未必其实也,此名实之辨也。
昔之圣人施为天下者,盖非有求于名而行之,及其功成事立而名自传
舜举十六相,诛四凶所以天下之害而兴其利也,然后进善黜恶之名。
禹乘四载,决九川,导九河,驱洪流而放之海所以斯民之命而粒其生也,然后有捍灾禦患之名。
三代天下,耕以井田,税以什一,教以学校,罚以肉刑所以斯人而纳之仁寿也,然后有至治之名。
然则名者岂在好而求之哉!
王政之弊,莫大好名不为其实好名不为其实,则事失本始,而所逐者末也。
后世不知圣人有得名之实,徒见其名之甚美,窃好而欲求之,乃猎取近似者而行焉,及索其实盖阙如也。
今日之弊,信有类此矣。
国家尝诏司农三岁出纳,命执政议其入计者,岂非所谓冢宰通法制用于岁杪乎?
然而取之过艺极横敛数下,积之非有馀而浮费无穷不可量入以为出也。
三年者,未有一年之畜也,旱乾水溢,则多菜色之民也。
又尝诏群吏勉修厥职,毋以簿书期会毕事者,岂非古所诏兴教化以厚风俗乎?
然而朝廷所拟议、制令所布告者,类多赋役狱讼米盐货币之情,乃俗吏之为,而未见其可使天下回心向道之具也。
又尝诏中外臣属密封时政者,岂非所谓明主好道而求谏,百官王阙乎?
然而公车召对尚书不问言,未闻燕见䌷绎而览章引咎也。
凡为此者得非先名而后实欤?
诚能均节财用宽裕黎元矣,可以计司制国经费也;
诚能导民以德,动民以行矣,可以责群吏于簿书之外也;
诚能善无厌,改过不吝矣,可以天下上封论政也。
凡为此者,为先实而后名也。
天下方患名之浮,而不见朝廷治之效。
人主一旦奋然其实而示之,以耸动天下耳目,则德日起而大有功,若雷霆之震,日月临照威声光耀穷极天地之表而著见万世矣。
所得之名,岂若向之近似者哉!
臣敢遂道前世有为之君,殊勋懿烈,已验于往者,以取必睿断
汉宣帝励精亲政综核真伪信必刑赏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无茍且之意,于是生民安业,而单于慕义来享,议者以为效优于孝文,而德侔于商周之贤主
唐宪宗决策定议,明抗国威,以平数十百年方镇僭叛之势,则乱阶逆本,诛削几尽,而唐之纪律复振
齐威王小国诸侯也,委政不治,彊邻交侵,及其封即墨大夫、烹阿大夫发兵四出,则赵、魏、卫之君请和国人震惧无敢饰非者。
此皆为之有其实也。
况以国家大定久安之势,究其实而不夺于名,则何施而不可何为不立岂特汉唐之比耶?
陛下留神考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