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师友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七、《皇朝文鉴》卷一○四、《历代名臣奏议》卷六、《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
《诗》之序曰:「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
然则师友之于人其不可以无也如此
养父母、蓄妻子衣食出于其力者,庶人之事尽此矣。
其所以虑于忧患之际甚微,而犹曰须友以成,况士大夫宗庙朝廷之事甚众,则不可以无友
士大夫尚然,又况诸侯守一国之大乎!
至于天子之势,大于诸侯,则尤不可以不学无师友也。
汤之于伊尹文、武之于太公望高宗之于甘盘,皆上尽悃愊求于下,而下自重不可以诎者,岂以其道德足以骜上哉?
以为所以于吾者以道德,而其求也不勤,则其听也不一
故君之于臣也忘其贵,臣之于君也忘其贱,论道德于君臣之际而无贵贱者,此天下国家所以治也
《记》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
修身至于足以取人者,学之效也,而果可以不学师友乎?
以夫四海九州之民,属于一人之治,聪明不足以万事视听,操天下之要者,取人而已,果可以不学师友乎?
先王泽竭,而礼义诎乎战国之俗,权使天下之士,而君臣之际,形隔势绝,师友之道遂堙灭不闻于后世
虽有学于其臣者,岂复有恳恻之心哉!
治乱之几出乎此,而世俗之谈者不能推见本末,徒以其事之末者甚浅而易见,而安知夫效于本者如此
天下者,可不戒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