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会义自序 北宋 · 杜谔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四
六经之道,圣人所以传之后世,章章然而不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得其时而治之。夫子之道不王于时,而道在乎《春秋》,故曰:《春秋》者,天子之事也,托鲁史而施贬正追治之法,是以言著于沮劝而教与天地并。二百四十二年之文,要旨归一,而作传之学有五,其所行惟三家焉。历秦之后,逮夫汉室,胡母生、董仲舒之徒出而《公羊》兴,申公、蔡千秋之学盛而《谷梁》起。业《左氏》者又有贾护、刘歆之属。故得并立学官,寻门党义,好尚殊向,各集其师说,纷纭异论,接迹而出(原注:如《膏肓》《墨守》《废疾》之辨也。)。然则是非互有所私尔。注释之意,多缘其流。如杜元凯则拘以赴告,若何休则涉以纤纬,范宁虽务探经而博采诸说,然未尽详。自后专门少废,学者务穷经趣,由是诸儒异同歧意以为说,非欲故相矛盾,盖将以求圣人之旨也。唐之世,啖、赵、陆淳尤精焉。本朝名儒,演发微隐,亦仅十数家。谔今以经之逐条,附之以三传,复系之以众义,总集其要,辄以师友所传而会明之,究聚始末,离为二十六卷。虽圣人之旨深且远,岂后学之尽穷哉,庶有补于讨绎者。遂命工刊行,名曰《春秋会义》。江阳杜谔自序。
按:《春秋会义》卷首,孙氏山渊阁丛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