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治说四 其二 说谏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三、《都官集》卷七
说曰:昔者天子之臣,谏者七人,虽有傲僻无政不乱
诸侯之臣,谏者五人,虽有谩谰不法而不亡。
卿大夫之臣,谏者三人,虽有孱肆失职不辱
士庶有谏友,虽有嵬琐弃业而不刑。
不知君之难,而昧于求谏,谓之独。
招纳之名,而乖虚受之实,谓之愎。
顺听之美,而亡力行之义,谓之弱。
知斯三者,闻善而乐,闻义而徙,闻过而悔,闻恶而止而已耳。
不知任责之重,而昧于为谏,谓之墨。
好直言而闇大理,谓之愚。
屈祸而回势利,谓之贼。
知斯三者,能彊国,能爱君,能兴治补救,能进贤退不肖能不富贵能不刑戮而已
其君如是,国则为治国,家则为治家
其臣如是大臣不泄,迩臣不私远臣不茍。
吁,其可谓盛矣!
此者,其君未尝不受谏,而天下未尝治;
其臣未尝不谏,而名誉未尝著。
故君不以纳谏为难,而以知言为难
不以进善为难,而以蹈道为难
何谓知言
逢君之谏,有要君之谏,有一曲之谏,有丑善之谏。
逢君之言,辨而似智;
要君之言,讦而似
一曲之言,迂而似法;
丑善之言,蔽而似信。
是以君子不可不察也。
故《诗》曰:「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惟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何谓蹈道
好古之谏昧于适时之变,好仁之谏味于临事之断,好动之谏昧于静谧之理,好法之谏昧于忠恕之厚。
是以君子不可不察也。
故《诗》曰:「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
迩言是听,唯迩言是争」。
五帝之世,其臣不及其君,都吁谋谟,有戒而无谏,而天下治
三王臣主俱贤,诲之以治乱,通之以讽谕,而王道成。
后世之君不及其臣,不谏不治,不诤不从,而君臣之道无常矣。
龙逢比干畏责以死谏伯夷、叔齐畏道以遁谏,周公君陈畏治以《诗》《书》谏,宫之奇百里奚畏乱以辱谏,鬻拳、泄冶昧其无可为而以刑祸谏。
呜呼君子爱其君之心亦至矣,奈何幸不幸之异也?
君子知言与道之难,而知其美恶,犹有二蔽焉;
小善而亡大患,勤于谋始而怠于乐成
天下大患也。
晋武帝可谓有容德矣,大臣刘毅比之桓灵不愠其讦。
山涛经武备而不用和峤储贰之忧而不从,孔恂语元海之奸而不除,此事小善而忘大患也。
唐太宗可谓好善矣,房、魏数人者犯颜则悦,逆耳则顺。
张元素乾阳之役,以同乱于桀纣,且能听而止;
一有翠微玉华之侈,贞观之风殆矣。
此勤于谋始,怠于乐成也。
善用谏者无他,知其难与蔽之说而存之,治道庶乎
臣愚不佞故为谏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