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治说一 其二 说御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都官集》卷六
说曰:王良善御,虽奔踶之马,泛驾之辔,无不服习,由衔勒之持者在己,而制使之得其理也,有天下国家不可不知也。
内而朝廷百官,外而九州四海其所持者,莫不天子,而制使之者,皆吾法与命,可谓善御矣。
夫爵以御德,天下贵贵尚贤,故《诗》曰:「乐只君子天子命之」。
赏以御功,天下事事而尚力,故《诗》曰:「君子至止福禄如茨」。
刑以御奸天下恶恶而尚耻,故《诗》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职以御百官官人以位而奉常责,故《诗》曰:「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朝贡以御诸侯中国持籍而莫敢废,故《诗》曰:「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地著以御万民,则四民不易业以事上,故《诗》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征伐以御不庭,则风诰所可及者莫不面内而服从,故《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君人持是数者,以立于四海之内,故谓之不失其御。
在《易》之《乾》曰:「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言君者臣之御也。
《坤》曰:「履霜坚冰至」。
言阳者阴之御也。
《蒙》曰:「击蒙利用禦寇」。
言中国者外域之御也。
《剥》曰:「贯鱼宫人宠」。
君子小人之御也。
《师》曰:「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赏者德之御也。
噬嗑》曰:「屦校灭趾无咎」。
刑者恶之御也。
呜呼
春秋之时,天下可谓无御矣。
弑君三十六,君臣失其御矣;
灭国五十二,诸侯失其御矣;
诸侯相盟伐,吴、楚、越之君日交于干戈外域失其御矣;
水旱螽螟大饥告籴山崩地震万民失其御矣。
齐有田常,鲁有三桓,晋有六卿,其为窃盗逃奔不可胜纪盖天刑赏荡然无御矣。
当是时也,龟鼎不足以重世位号不足以天下然而维持而未亡者,恃诸侯不以号为美而不欲为,如欲之,其势振槁耳。
御之不可失也如是,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夏之亡非桀之罪也,太康失其御十五世矣。
商之亡非之罪也,帝甲武乙失其御九世矣。
周之亡非赧之罪也,平王失其御二十二世矣。
秦二世而亡,由知御不知德,知君不知民
汉王功臣不制九国
文景虽治,而其御先亡。
其后东都中兴或者天未厌乱,彊臣大竖提三尺之孤号命天下十世之御不道也。
唐初武德贞观之御可谓美矣,然永徽之后,颠而复扶,危而复持,天下之御无常,或入于强臣哲妇,或在于宦官宫妾
君子谓天祐之亡,由乱始于永徽,而天下不可复御矣。
噫!
御者天下要势祸福之机也。
其势具,其机存,高台广榭,天下为害
繁声丽色天下不为蠹;
金玉冠佩天下不为费;
狗马驰骋天下不为耗。
其势移,其机失,茅茨土阶不足以强梗
宵衣旰食不足以祸乱
坚甲利兵盗贼之用也;
高城深池诸侯之利也。
然则天下者将不失其御,如之何
曰:为君慎名器明法以治臣下
名器者,御之力也。
名器一失,犹辔而不衔,缰而不持,其为蹄齧驰跃之患,不可复驾必矣。
不明,犹孺子六辔而致千里中道窃发,将何以御之?
故《传》曰:「名器不可以假人」。
《易》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皆御之谓也。
臣愚不佞故为御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