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经制(四) 北宋 · 陈舜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三九、《都官集》卷三
或问侍卫,曰:文、武之道也,今亡矣。
王道莫盛于文、武,文、武之际,虽侍御仆从之臣,必求乎吉士
命其人,则曰:「仆臣正,厥后克正;
仆臣谀,厥后自圣」。
授之职,则曰:「绳愆纠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以文、武之圣,而有周、召之辅佐,宜无待于侍御仆从之臣也,然且慎重如是者,诚以朝夕起居常与俱,出入言动相与接,其事不可不重也。
是以文、武之君无结袜之人,其所以侍其君者,无非道也。
王起而周道衰,犹能慎简乃僚,以官侍卫,故怵惕之心,见于《书》,孔子有取焉。
言人君总天下之势,居九重之中,其侍卫近习之人,当先正也。
贾谊曰:「习与正人居,不能无正;
习与不正人居,不能无不正」。
是可谓知治体矣。
今夫侍卫之名或存焉,侍郎给事谏议、起居、司谏正言之职,常不减五六十人,然朝夕未尝承侍也,起居未尝与俱也,出入言动未尝相接。
其所以为之侍卫者,不过宫尹扫除之隶、厮养之材,非有道德仁义之蕴,事君事父之大义,一旦取而列于九重之中、青蒲之上,甚可惧也。
匹夫匹士之取友,犹求贤能知道德者而亲之,必求颇僻不智不仁之人而远之。
今夫万乘之重,朝夕侍卫,燕閒起居、相与出入,言动之所承接,以士人君子则勿信,厮养小人则信之,亦惑矣。
汉唐之治,不至于文武,而侍卫之选未尝替。
汉法:大臣岁贡贤能以给宿卫
居其选者,皆天下魁垒之材、特起之士,东方朔扬雄是也。
唐制:千牛进马之官,常择三品子孙为之。
今夫圣贤有为,必先正其近。
近莫近于侍卫,故以方正博达、文雅宥密之臣分侍宫禁,然后命大臣举贤参列貂蝉,依日月之光,朝廷优其选以待之而已。
忠臣孝子得尽其心,自然扫除之役、厮养之贱,各安其名分,优柔便辟之说无自入,圣人之德日兴,国家之体日重,跨汉唐而比文武,奚为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