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乞收百官转对封章留中采择熙宁四年 北宋 · 王存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一六
臣窃观陛下自初即位忧勤庶政,率祖宗故事,诏百官起居转对
德音丁宁为首务者,补圣躬遗阙,箴时政之靡臧,斥有位阿私,纠在朝朋比,推至诚,来谠议,追夏禹拜言之美。
此甚盛德,非群臣所能当。
自降诏书四年于兹转对者固多矣,未闻有一言能开悟圣听,一事推行于时者,岂言尽不足采,其事皆不足行邪?
昔之人君谋事而当,群臣莫能及,退而有忧色,曰:「以吾议于朝,而群臣莫能及,吾国其殆哉」!
在廷之臣言事四年,而卒无可采者,其为朝廷所宜忧远矣。
使万一其言有可收录不见省焉,则所以丁宁而求者,恐乖至诚之道也。
陛下万几之繁,百官封事固难悉览,顷令馆阁臣寮分阅,属近臣看详而总择其可否,此乃陛下谨于听纳不以独见为明。
然议者犹以为可否群臣之言,当在人主,宜非臣下所得预也。
今又不然,罢近臣看详,而悉付中书执政大臣中书执政大臣未必得暇尽览,则属之掾属掾属未必详择,乃间委外廷之臣,使之可否,迭为重轻
群臣诚浅薄不足以仰望清光,在陛下听言之体为轻矣。
古之圣王询于刍荛而择狂夫言者,岂谓刍荛狂夫其虑有过圣王哉?
所以博询兼听而来善言者也。
善言非言为难得其所以言为难也,故信而后谏,可以而后言。
诚使自处如此转对于廷,其言有深切至当,而陛下听览有所未至,例出其封章可否公府掾属,下及外廷小臣,则彼以为愧悔莫甚,为后来者孰肯励精竭诚,输切至之言哉!
人臣进言莫不人主一省,而有惧后患之心。
如知陛下不必亲览而悉送中书,则孰补圣躬遗阙,箴时政之靡臧?
知其言必暴于公府掾属外廷之臣,则孰敢斥有位阿私,纠在朝朋比
若是,则诏书所求者,殆为虚语耳。
伏望陛下百官所上封章,取其补圣躬、箴时政、斥阿私、纠朋比者留中采择
须付外者,刊其姓名
自馀建言功利干大体者,择两制近臣看详可否
其言果有便利于时者,付中书施行
使中外旷然陛下前日诏书出于至诚,虽小善毕来,而无所厌薄,则必有忠诚切至之言继此而言矣。
疏愚不识忌讳,惟陛下留神裁察
按:《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七。又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脱奏人及前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