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旧本魏书目录叙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五
魏书》,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十志凡一百一十四篇旧分一百三十卷北齐尚书右仆射魏收撰。
初,魏史官邓渊崔浩高允皆作编年书,遗落时事,三不存一。
太和中李彪崔光始分纪、传、表、志之目。
宣武时邢峦撰《高祖起居注》,崔鸿王遵业补续下逮明帝
其后温子升作《庄帝纪》三卷济阴王晖业撰《辨宗室录》三十卷
魏末山伟代人谄附元天穆尔朱世隆,与綦隽更主国书,二十馀年,事迹荡然,万不记一。
北齐文宣天保二年,诏魏收修魏史。
博访百家谱状,搜采遗轶包举一代始终颇为详悉
收所史官,本欲才不逮己,故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让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皆不工纂述,其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咸出于
五年,表上之。
悉焚崔、李旧书
党齐褒贬肆情时论以为不平
文宣尚书省诸家子孙诉讼百馀人评论
始亦辩答,后不能抗。
范阳卢斐顿丘李庶太原王松年并坐谤史受鞭配甲坊有致死者
众口沸腾号为「秽史」。
仆射杨愔高德用事皆为其家作传,二人党助之,抑塞诉辞不复重论,亦未颁行
孝昭皇建中,命更加审覈
请写二本一送并省,一付邺下,欲传录者,听之。
群臣竞攻其失。
武成复敕更易刊正
既以史招众怨咎,齐亡之岁,盗发其冢,弃骨于外。
隋文帝不实,平绘《中兴书》叙不伦,命魏澹颜之推辛德源更撰魏书九十二卷,以西魏为正,东魏为伪,义例简要,大矫绘之失,文帝善之。
炀帝书犹未尽善,更敕杨素潘徽褚亮欧阳询别修《魏书》。
未成而卒。
唐高祖武德五年,诏侍中陈叔达十七人分撰后魏、北齐、周、隋、梁、陈六代史,历年不成
太宗初,从秘书奏,罢修《魏书》,止撰《五代史》。
高宗时魏澹同州刺史克己十志十五卷,魏之本系附焉。
唐书·艺文志》又有张大素后魏书》一百卷裴安时元魏书》三十卷,今皆不传
称魏史者,惟以魏收为主焉。
孔子称「质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三代文章,莫盛于周。
东周、秦、汉虽战争丧乱前古遗风馀烈,流而未绝。
贤君忠臣蹈道之徒,功业行谊彰灼显布。
高才秀士词章论议谏诤辩说嘉谋奇策,皆可以惊听动俗为后轨范
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以良史之才博学叙事,不虚美隐恶,故传之简牍千馀年而不磨灭
东汉、魏、晋,去圣人稍远,史官才益浅薄
永兴失政戎狄乱华,先王之泽扫地尽矣。
拓跋氏乘后燕之衰,蚕食并、冀,暴师喋血三十馀年,而中国略定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猜忌夷灭
爵而无禄故吏贪墨
刑法峻急故人残贼
不贵礼义,故士无风节
货赂大行故俗倾夺
之后,稍用夏礼
宣武柔弱孝明冲幼政刑弛缓风俗媮恶,上下相蒙纪纲大坏
母后乱于内,群盗挠其外祸始六镇,衅成于尔朱国分为二而亡矣。
享国百馀年,典章制度内外风俗大抵与刘、石、慕容苻、姚略同
道武太武暴戾甚于聪、虎,孝文之强不及苻坚
文章儒学之流,既无足纪述谋臣辩士将帅功名,又不可希望前世
修史言词质俚取舍失衷,其文不直,其事不核,终篇累卷,皆官爵州郡名号,杂以冗委琐曲之事,览之厌而遗忘学者陋而不习,故数百年间,其书亡逸不完者,无虑三十卷
今各疏于逐篇之末。
上继魏、晋下传周、齐、隋、唐,百六十年废兴大略不可阙也。
、臣恕、臣焘、臣祖禹,谨叙目录昧死上。
按:《魏书卷末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