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贡举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四、《彭城集》卷二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六、《文章辨体汇选》卷一五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四
臣准御史台告报诏书天下学校贡举之法,博访臣等,今得详议者。
臣愚以谓人主举事与人臣之献议不同
人臣之议者,盛言古事以为高,侈言己忠以为博,迂远不切事情漫汗不济世务
虽已自知其无益于治矣,而犹为之,何也?
言之有理,其持之有故,其名之所存足以夸众眩俗,故敢为而不疑耳。
人主举事不然,度时之所宜,因俗之所安,不为虚名而弃实效不慕远业而捐近功使令出而言必信,事举而俗必定
与其出令不当而亟改之,不若谋事始而慎虑也。
陛下选举之法不明教育之方未善,此必有以前古久远之事感动听者不可不察也。
本朝百王之末,创起律令,虽未及三代,其随时因俗,从宜应变增损不常,亦成一朝之制。
选举之法,行之百有馀岁,累朝将相名卿及今所谓贤材与共天下论议者,皆非以他涂进者也,而诬以未尝得人,臣窃以为过矣。
且臣论之,今时选举之患,不在创法之未善,而在有司之弗良;
不患试言之非要,而患听者不察
何以言之?
国家求贤异材之人,则使公卿荐举
文学经术之士,则使郡县推择
此虽三代取士何以过此?
帝典之言曰:「敷纳以言」。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然则未知莫如听言故国试士文词,亦二帝敷纳之比也。
诚使有司仲山将明之才,怀孟子知言之术,精听慎择,则贤不肖岂不较然
由今观之,取士之法,本未尝失,而有司之听,或不能尽。
今以有司不能尽而变法,法虽亟变而不择人付之,虽法如三代,犹将终无益也。
议者或谓文词之为艺薄陋不足以天下之士。
臣愚以谓进士之初仕者,不过得为吏部选人
国家门荫恩泽者,亦为选人
流外小吏,亦为选人
选人如此之卑也,而天下之士以文词应此选,岂不固有馀裕哉?
朝廷设置何等爵禄,而更艰难其选乎?
进士成名者,国家亦何尝便以为才杰任用之,或以文章显,或以法律用,或以善政事称,或以治财赋进,皆待其来日成效而后有取。
则夫取士之始,亦何靳靳吝惜,若不得已哉?
朝廷更选举之法,将以想望高材豪杰之士也。
天下之士至于礼部者,岁不下二千人朝廷岂能玉帛之聘,弓旌之招而遍得此乎?
必亦使之投牒自进耳。
士之投牒自进,必非豪杰之士。
伊尹管仲之俦,虽更其科,试而取之,徒小异名目,然其得士未有以异于前也
更恐好利衒鬻之人,崇虚名以乱真,则取士之失,又甚往日矣。
议者又谓,不如一用乡举里选者,此又知其一,未知其二也。
二汉之用乡举里选所以得人者,其时郡县之吏,自廷掾诸曹卒史驭吏亭长游徼,皆贤士为之。
故其临财不茍,则知其廉;
值事能断,则知其智。
文武材略莫不毕效。
故其誉之有实,举之不难
自流分别郡县吏卒弃绝为贱,不齿于󲦤绅,贤士不复从此役,士之居乡里者,何由察知
凭虚名以进人,后有不称,将复相与蔽护其短而谓之材,终亦不得真贤实廉矣。
乡举里选,又不可尽用也。
凡此数端,皆臣所以深疑者也。
不知臣之愚陋至此耶,抑亦千虑将有一得也?
然愚者之志,专则难移,故臣朝廷毋庸轻变选举之法,不如旧法而慎选有司之为愈也。
虽然,尚有一说
今有人于此明辩足以狱讼智略足以财赋,而文词不足以自发经艺不至于浃洽,则将捐弃终身,无仕进之望,其才岂不可惜哉?
臣愿陛下为设从政科,使公卿监司所知充选,必有举者三人,乃召而用之,且毋以为真。
试之三年,才任其事,然后命之以官。
不可使,复还为民,而坐其举者。
如此,则天下材士,殆无遗逸矣。
闻教育之法,所以治性也。
性修则智明智明应物不惑不惑盛德之士也。
两汉以来学者未尝不以利禄为心。
夫可诱以利禄勉强为善,则德性离矣。
是故造士不及三代者,由此也。
陛下学校,为置明师诲导之,毋问其所学,毋限其所能,则贤材莫不养育矣。
恶文章之敝,而以经艺劝之,学者之志不出为利禄也,则文章之士变而为经艺,虽曰不同,其离于德性也均矣。
天之生材,有昏有明
智明大者,非小智小识之所能掩也。
及其浅晦下材,虽日挞之,亦终不能以致高大
修之于家,足以成材亦何学官程课督趣之哉?
臣愚不足以远略,惟陛下裁幸